醉太平·寒食
醉太平·寒食。元代。王元鼎。 聲聲啼乳鴉,生叫破韶華。夜深微雨潤堤沙,香風萬家。畫樓洗凈鴛鴦瓦,彩繩半濕秋千架。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
[元代]:王元鼎
譯文
一聲聲,小烏鴉不停地歡叫,硬是叫破了暗夜,迎來了春日光華。昨夜里微微春雨潤濕了江堤軟沙,陣陣香風溢滿萬家。把畫樓的鴛鴦瓦洗得干干凈凈,還打濕了系著彩繩的秋千架。一覺醒來時紅日已照著窗紗,聽到街上有人在叫賣杏花。
注釋
寒食:清明節前一日為寒食節,為紀念介子推而禁火三日。
乳鴉:雛鴉。
生:偏偏,硬是。韶華:美好時光,引指春光。
鴛鴦瓦:成對的瓦。
寒食在農歷三月初,清明前一二日,此時春已過半。王元鼎的這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作者心里引起的豐富、復雜的感受,或惹動莫名的困倦,或撩撥纏綿的情思,或萌發及時作歡的欲念,主觀色彩表現得比較濃烈。這一首卻不同,作者不直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寫手法,把對春天的喜悅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機勃勃、情趣盎然的聲光畫面之中。
在這支小令中,“乳鴉鳴啼”、“雨潤堤沙”、“畫樓凈瓦”、“彩繩半濕”及“紅日上窗紗”、“街頭賣杏花”等,勾畫出寒食時節生機勃勃、情趣盎然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悅之情。語言清新典雅,雖然多處化用前人詩意名句,卻自然流暢,毫無牽強拼湊、陳舊過時的感覺。
唐代·王元鼎的簡介
王元鼎:字里,元成宗大德年間(公元1302年前后)在世,與阿魯威同時,官至翰林學士。
...〔
? 王元鼎的詩(6篇) 〕
清代:
孫元衡
閩人虛畏甲申雨,海客真愁己卯風。千里霞光當日暮,一痕虹影在天東。
堯憂不離耕桑事,禹貢難忘戰伐功。綆短汲深增百慮,那因妻子念途窮。
閩人虛畏甲申雨,??驼娉罴好L。千裡霞光當日暮,一痕虹影在天東。
堯憂不離耕桑事,禹貢難忘戰伐功。綆短汲深增百慮,那因妻子念途窮。
元代:
袁桷
弱冠不飲酒,篝燈橫玉繩?;蛟凭浦腥?,湛湛浮云蒸。
棄書試其言,杲若烏輪升。天根轉晴雷,堅城為之崩。
弱冠不飲酒,篝燈橫玉繩。或雲酒中趣,湛湛浮雲蒸。
棄書試其言,杲若烏輪升。天根轉晴雷,堅城為之崩。
:
弘歷
古剎禮大士,虛堂息勞身。旋起憑欄望,舊徑還如新。
谷轉見行騎,山高截片云。是時秋始孟,綠樹猶繁紛。
古剎禮大士,虛堂息勞身。旋起憑欄望,舊徑還如新。
谷轉見行騎,山高截片雲。是時秋始孟,綠樹猶繁紛。
明代:
王夫之
湘波一尺阻東西,湘草湘煙入望迷。碧海相看消鏡雪,丹經何術煉銀泥。
歸舟吳越迎歌扇,潭水滄浪廢杖藜。問訊綏山桃幾熟,飛花好寄五陵溪。
湘波一尺阻東西,湘草湘煙入望迷。碧海相看消鏡雪,丹經何術煉銀泥。
歸舟吳越迎歌扇,潭水滄浪廢杖藜。問訊綏山桃幾熟,飛花好寄五陵溪。
明代:
林俊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
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
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清代:
成鷲
瓜熟已除架,莧乾無復蔬。何當灌園罷,又是筑場初。
晴日遲收稻,中田早結廬。自來勤動慣,不敢廢耕鋤。
瓜熟已除架,莧乾無複蔬。何當灌園罷,又是築場初。
晴日遲收稻,中田早結廬。自來勤動慣,不敢廢耕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