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遣意奉呈同學諸君子及示叔貞秀才
偶爾遣意奉呈同學諸君子及示叔貞秀才。明代。方孝孺。 累物擾靈府,澹然無所為。家貧自鮮營,萬事俱不知。日祿馀一斗,粗給菜與麋。秫田亦易耕,有酒供四時。門多儒雅客,暇則斟酌之。相對靡俗言,共談止詩書。遐情或深契,歡笑同解頤。孰謂千古遠,其人如在玆。于心有至樂,天地亦可遺。未知軒裳貴,詎識勢位卑。彼美要路仕,賢勞耀輕肥。窮通各有適,寧論是與非。
[明代]:方孝孺
累物擾靈府,澹然無所為。家貧自鮮營,萬事俱不知。
日祿馀一斗,粗給菜與麋。秫田亦易耕,有酒供四時。
門多儒雅客,暇則斟酌之。相對靡俗言,共談止詩書。
遐情或深契,歡笑同解頤。孰謂千古遠,其人如在玆。
于心有至樂,天地亦可遺。未知軒裳貴,詎識勢位卑。
彼美要路仕,賢勞耀輕肥。窮通各有適,寧論是與非。
累物擾靈府,澹然無所為。家貧自鮮營,萬事俱不知。
日祿馀一鬥,粗給菜與麋。秫田亦易耕,有酒供四時。
門多儒雅客,暇則斟酌之。相對靡俗言,共談止詩書。
遐情或深契,歡笑同解頤。孰謂千古遠,其人如在玆。
于心有至樂,天地亦可遺。未知軒裳貴,詎識勢位卑。
彼美要路仕,賢勞耀輕肥。窮通各有適,甯論是與非。
唐代·方孝孺的簡介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里,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 害。南明福王時追謚“文正”。
...〔
? 方孝孺的詩(276篇) 〕
:
江源
春蠶唧唧枕邊聞,衾冷還憑宿火薰。可奈思鄉眠不穩,坐消殘燭夜初分。
春蠶唧唧枕邊聞,衾冷還憑宿火薰。可奈思鄉眠不穩,坐消殘燭夜初分。
宋代:
畢仲連
玉籍殊科四十秋,徊翔藩翰幾淹留。五羊舊治功尤著,百越新恩志已酬。
健節亭亭心益壯,清吟一一思如流。壺漿滿道爭迎處,晝錦應先駐虎邱。
玉籍殊科四十秋,徊翔藩翰幾淹留。五羊舊治功尤著,百越新恩志已酬。
健節亭亭心益壯,清吟一一思如流。壺漿滿道爭迎處,晝錦應先駐虎邱。
清代:
允祥
歷歷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云青甸里,春雨綠疇邊。
圣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干}意,總向畫圖傳。
曆曆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雲青甸裡,春雨綠疇邊。
聖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幹}意,總向畫圖傳。
清代:
潭溥
載酒茱萸合,尋山粵秀開。海光浮地出,秋氣并云來。
烽火連邊徼,艱危憶將才。徘徊寺前路,落日滿蒿萊。
載酒茱萸合,尋山粵秀開。海光浮地出,秋氣并雲來。
烽火連邊徼,艱危憶將才。徘徊寺前路,落日滿蒿萊。
宋代:
陳舜俞
淺深秋色看紅葉,高下人煙入翠微。
過嶺已憐云滿{革登},穿林寧恨露沾衣。
淺深秋色看紅葉,高下人煙入翠微。
過嶺已憐雲滿{革登},穿林甯恨露沾衣。
元代:
陳基
早春相見又經秋,秋水迢迢阻泛舟。
每見玉山問消息,荔漿何日寄江樓?
早春相見又經秋,秋水迢迢阻泛舟。
每見玉山問消息,荔漿何日寄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