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王撫軍座送客再送張中。
和陶王撫軍座送客再送張中。。宋代。蘇軾。 胸中有佳處,海瘴不能腓。三年無所愧,十口今同歸。汝去莫相憐,我生本無依。相從大塊中,幾合幾分違。莫作往來相,而生愛見悲。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輝。懸知冬夜長,不恨晨光遲。夢中與汝別,作詩記忘遺。
[宋代]:蘇軾
胸中有佳處,海瘴不能腓。
三年無所愧,十口今同歸。
汝去莫相憐,我生本無依。
相從大塊中,幾合幾分違。
莫作往來相,而生愛見悲。
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輝。
懸知冬夜長,不恨晨光遲。
夢中與汝別,作詩記忘遺。
胸中有佳處,海瘴不能腓。
三年無所愧,十口今同歸。
汝去莫相憐,我生本無依。
相從大塊中,幾合幾分違。
莫作往來相,而生愛見悲。
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輝。
懸知冬夜長,不恨晨光遲。
夢中與汝別,作詩記忘遺。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
元代:
岑安卿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
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
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
清代:
姚燮
我昔未遇君,先與君兄交。聞有弱冠弟,關覽凌群髦。
但視兄卓奇,知非人過褒。鄰郡面易謀,鄙愿胸久操。
我昔未遇君,先與君兄交。聞有弱冠弟,關覽淩群髦。
但視兄卓奇,知非人過褒。鄰郡面易謀,鄙願胸久操。
宋代:
陳良貴
墨水東馳一鑒懸,隔江幽趣浩無邊。閒憑古剎峰千點,遠望春波水滿田。
野客到時鷗自狎,禪僧定后鶴初旋。重尋未有三生約,一笑歸來月滿川。
墨水東馳一鑒懸,隔江幽趣浩無邊。閒憑古剎峰千點,遠望春波水滿田。
野客到時鷗自狎,禪僧定後鶴初旋。重尋未有三生約,一笑歸來月滿川。
宋代:
陳普
玉果金盤開九州,人間無處匿蛛蟊。
天孫今夜鵲橋畔,百億化身難得周。
玉果金盤開九州,人間無處匿蛛蟊。
天孫今夜鵲橋畔,百億化身難得周。
明代:
張孟兼
晚秋氣始肅,遠客早知寒。登艫越重河,長路浩漫漫。
鄭君去故國,水宿更風飧。因茲搆沈綿,伏枕在江干。
晚秋氣始肅,遠客早知寒。登艫越重河,長路浩漫漫。
鄭君去故國,水宿更風飧。因茲搆沈綿,伏枕在江幹。
明代:
張天賦
桂影婆娑散九垓,丁當鐘鼓轉樓臺。書聲透入周公夢,似領周公教誨來。
桂影婆娑散九垓,丁當鐘鼓轉樓臺。書聲透入周公夢,似領周公教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