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彎秀美的新月高高懸掛在夜空中。寒夜里,江流澄靜,聽不到一點波濤的聲音,北斗星斜掛在山頭。我輾轉難眠,心緒不寧,披衣而起,只見窗紙上映現著疏落的幾枝梅影。
如此寒冷的霜天,本是眾人相聚推杯換盞的時候,可現在,這雙手卻閑下來了。你知道嗎?宦海中的“亂鴉”叫人痛恨,我思歸的念頭比霜天思酒還要濃厚。
注釋
點絳唇:《清真集》入“仙呂調”,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異。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韻,后片四仄韻。調名取自江淹《詠美人春游》中的詩句“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詞譜》以馮延巳詞為正體。又名《南浦月》、《點櫻桃》、《沙頭雨》、《十八香》、《尋瑤草》等。
娟娟:明媚美好的樣子。
斗:北斗星座。山銜斗:北斗星閃現在山間。
閑卻:空閑。傳杯:互相傳遞酒杯敬酒,指聚酒。
亂鴉啼:明指鳥雀亂叫,暗喻朝中群小小人得志。
歸興:歸家的興致。
參考資料:
1、呂明濤,谷學彝編注 .中華經典藏書 宋詞三百首 :中華書局 ,2012 :160-161 .
2、林霄選編 .唐宋元明清名家詞選 :貴州民族出版社 ,2005 :153 .
3、孫淑蘭注譯 .宋詞三百首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4 :170 .
4、傅德岷,盧晉等編著 .宋詞名篇賞析 :巴蜀書社 ,2012 :157 .
創作背景
關于此詞的背景,張宗的《詞林紀事》中所記比較可信,汪藻出守泉南,后為人讒毀而被移知宣城。他心中很煩躁憤懣,便寫下此詞。
參考資料:
1、楊永勝,何紅英主編 .唐代宋詞元曲大鑒賞 :外文出版社 ,2012 :229 .
鑒賞
冬夜,天上一彎新月,地下江靜無聲,山頭北斗橫斜。詞人睡不著,看著映在窗紙上的梅樹的影子,且搔首且靜思。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調令,再用不出席官場的宴會、傳杯應酬了。好在不用理會小人們的謠言中傷,就權當它亂鴉聒噪一陣罷了。好在赴任之前,可以歸家探視親人了。
上片首兩句寫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圖:一彎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擁,山頂與星斗相連;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靜,聽不到波聲。這兩句是作者中夜起來遙望所見,倒置前,寫的是靜的環境。他本來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搔首”是思考問題時習慣的動作,此處這兩個字形象地寫出他情緒不平靜。結句“梅影橫窗瘦”,靜中見動,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橫窗。“瘦”字刻畫出梅花的豐姿。
下片轉向抒情。嚴冬的打霜天氣,本來正是飲酒驅寒的好時光,可是卻沒有飲酒的興致。“傳杯”是傳遞酒杯而飲以助酒興,多是宴會中進行,不是獨飲或對飲。此處“閑卻傳杯會了。聯系詞人身世,可知此時他正被迫遷調,官場失意時。末二句,作者”歸興“之萌生是由于”亂鴉啼后“,并且這番思歸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興還濃,可見他已非常厭倦宦海生涯。鴉前冠以”亂“,足見鴉之多,聒噪之甚。
汪藻簡介
宋代·汪藻的簡介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字彥章,號浮溪,又號龍溪,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貫婺源,后移居饒州德興(今屬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韓駒學詩,入太學,喜讀《春秋左氏傳》及《西漢書》。崇寧二年(1103)進士,任婺州(今浙江金華)觀察推官、宣州(今屬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屬安徽)通判等職。《全宋詞》錄其詞4首。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249篇)〕猜你喜歡
-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出自 宋代 蘇軾: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出自 唐代 柳宗元: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出自 宋代 歐陽修: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出自 宋代 晏殊: 《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數人世相逢,百年歡笑,能得幾回又。
出自 宋代 何夢桂: 《摸魚兒·記年時人人何處》
-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出自 清代 納蘭性德: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