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納

詞語解釋
采納[ cǎi nà ]
⒈ ?采取接納。
例采納群眾建議。
他很固執,是不會輕易采納別人意見的。
英accept; adopt;
引證解釋
⒈ ?接納;接受。
引《后漢書·郎顗傳》:“宜採納良臣,以助圣化。”
宋 蘇軾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今來不敢以不得對之故,便廢此言。惟陛下察臣誠心,少加採納。”
元 楊梓 《霍光鬼諫》第一折:“採納賢良,選用忠良。”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記載之著,發始於謡諺……及文教大進,政體日崇,凡茲之類,非官司所採納,不得列於國史,篇籍於焉散失。”
采用;接受。 《三國志·吳志·周魴傳》:“惟當陳愚,重自披盡,懼以卑賤,未能采納。”
《新唐書·張公謹傳》:“數言時政得失, 太宗 多所采納。”
明 唐順之 《周襄敏公傳》:“武廟 數游幸晏朝,公上疏請復常朝之規,退則躬覽章奏,以總權綱,亦頗見采納。”
國語辭典
采納[ cǎi nà ]
⒈ ?接受他人的意見。
引《后漢書·卷三〇下·郎?傳》:「宜采納良臣,以助圣化。」
元·楊梓《霍光鬼諫·第一折》:「采納賢良,選用忠良。」
近接納 采取 采用
最近近義詞查詢:
大眾的近義詞(dà zhòng)
黃昏的近義詞(huáng hūn)
靜寂的近義詞(jìng jì)
作梗的近義詞(zuò gěng)
規劃的近義詞(guī huà)
容納的近義詞(róng nà)
勉勵的近義詞(miǎn lì)
心地的近義詞(xīn dì)
風度翩翩的近義詞(fēng dù piān piān)
生機的近義詞(shēng jī)
受命的近義詞(shòu mìng)
依次的近義詞(yī cì)
無能為力的近義詞(wú néng wéi lì)
安靜的近義詞(ān jìng)
收益的近義詞(shōu yì)
道士的近義詞(dào shì)
后果的近義詞(hòu guǒ)
效力的近義詞(xiào lì)
外衣的近義詞(wài yī)
無限的近義詞(wú xiàn)
未曾的近義詞(wèi céng)
路過的近義詞(lù guò)
造作的近義詞(zào zuò)
打斗的近義詞(dǎ dòu)
黎民的近義詞(lí mí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