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長愛碧闌干影
臨江仙·長愛碧闌干影。宋代。晏幾道。 長愛碧闌干影,芙蓉秋水開時。臉紅凝露學嬌啼。霞觴熏冷艷,云髻裊纖枝。煙雨依前時候,霜叢如舊芳菲。與誰同醉采香歸。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
[宋代]:晏幾道
長愛碧闌干影,芙蓉秋水開時。臉紅凝露學嬌啼。霞觴熏冷艷,云髻裊纖枝。
煙雨依前時候,霜叢如舊芳菲。與誰同醉采香歸。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
長愛碧闌幹影,芙蓉秋水開時。臉紅凝露學嬌啼。霞觴熏冷豔,雲髻裊纖枝。
煙雨依前時候,霜叢如舊芳菲。與誰同醉采香歸。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
這是一首描寫荷花的詞。頭兩句總寫荷塘全景,園林修筑精美,池邊護以闌干,芙蓉開時,水光、花色、闌干影,構成了美妙的景色。“秋水”二字,既交代季節時令,更說明池水的清澈。以下三句,好像推近了攝像鏡頭,用特寫的手法突出描繪艷麗的荷花。“臉紅凝露學嬌啼”一句,把盛開的花朵比喻為美女的臉頰,艷紅的顏色如同敷上了一層又薄又勻的胭脂,而花瓣上的露珠則像是美女嬌啼的淚痕。顯然這是“擬人化”的藝術手法,以花擬人,以人比花,既寫外在的形貌顏色,也寫內在的情感思緒,是頗具匠心的。以下兩句,仍然延續擬人手法并且進一步伸展開來:黃昏時分,落霞與酒杯一色,“薰”染著荷花,呈現著一片“冷艷”;花朵在荷梗上裊裊微顫,好像是凌波微步時美女的發髻。上片調動多種修辭手段,極力描繪荷花之美,下片抒寫離別之情,仍然圍繞著荷花而展開。時屆深秋,煙雨風霜依舊,又是采蓮時候。荷花已然結成蓮蓬,池塘經霜以后,只剩下了一片枯枝敗葉,這景象當然不免有些蕭瑟悲涼,但作者把采蓮稱作“采香”,卻仍然保留著對荷花的一絲眷戀之情。最后兩句,歸結到深切的感嘆上——“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時光的流逝夾帶著人世的變遷,追思往昔,何以勝情,詞章雖已終結而其余韻猶在回蕩。
唐代·晏幾道的簡介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贊賞。
...〔
? 晏幾道的詩(329篇) 〕
宋代:
趙蕃
思人幾作訪茶山,竹密如云不敢刪。未覺風流成歲遠,政繇伯仲力追還。
長公舊日曾一識,末路后來遭百艱。邂逅探囊得行記,贈公試遣略承顏。
思人幾作訪茶山,竹密如雲不敢刪。未覺風流成歲遠,政繇伯仲力追還。
長公舊日曾一識,末路後來遭百艱。邂逅探囊得行記,贈公試遣略承顔。
近現代:
劉咸滎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嘆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 氣久無春。葩經讀罷鬩墻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歎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讀罷鬩牆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清代:
屈大均
我自三云塞,來歸百粵城。故人離別盡,邊地姓名輕。
孔雀自相妒,梅花無此情。如君是知己,應解識生平。
我自三雲塞,來歸百粵城。故人離別盡,邊地姓名輕。
孔雀自相妒,梅花無此情。如君是知己,應解識生平。
明代:
皇甫汸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
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熟,散金惟欲會鄉人。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
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熟,散金惟欲會鄉人。
宋代:
辛棄疾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
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
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宋代:
司馬光
澹泊輕云寒不收,未成春雨只添愁。
風煙寂寞幾何限,盡入憑高一雨眸。
澹泊輕雲寒不收,未成春雨隻添愁。
風煙寂寞幾何限,盡入憑高一雨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