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楚國寺璋上人寫一切經院,南有曲池深竹
觀楚國寺璋上人寫一切經院,南有曲池深竹。唐代。岑參。 璋公不出院,群木閉深居。誓寫一切經,欲向萬卷馀。揮毫散林鵲,研墨驚池魚。音翻四句偈,字譯五天書。鳴鐘竹陰晚,汲水桐花初。雨氣潤衣缽,香煙泛庭除。此地日清凈,諸天應未如。不知將錫杖,早晚躡空虛。
[唐代]:岑參
璋公不出院,群木閉深居。誓寫一切經,欲向萬卷馀。
揮毫散林鵲,研墨驚池魚。音翻四句偈,字譯五天書。
鳴鐘竹陰晚,汲水桐花初。雨氣潤衣缽,香煙泛庭除。
此地日清凈,諸天應未如。不知將錫杖,早晚躡空虛。
璋公不出院,群木閉深居。誓寫一切經,欲向萬卷馀。
揮毫散林鵲,研墨驚池魚。音翻四句偈,字譯五天書。
鳴鐘竹陰晚,汲水桐花初。雨氣潤衣缽,香煙泛庭除。
此地日清淨,諸天應未如。不知將錫杖,早晚躡空虛。
唐代·岑參的簡介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參的詩(374篇) 〕
明代:
陳子升
歸心一發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
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游。
歸心一發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
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遊。
清代:
莊棫
紅暈脂痕,照出水、新妝靚。幽情共、綠云低映。一曲西洲,誰采取、亭亭影。
人靜。對西風、凌波自省。水佩風裳,偏又報、涼秋信。
紅暈脂痕,照出水、新妝靚。幽情共、綠雲低映。一曲西洲,誰采取、亭亭影。
人靜。對西風、淩波自省。水佩風裳,偏又報、涼秋信。
明代:
陳子升
長堤猶憶直如弦,學士蒙恩剩賜錢。窺月似分橋廿四,徙溟誰擊水三千。
清塵漠漠銀魚影,碧草深深石馬煙。已覺春風懸荔顆,攀枝全借燭龍然。
長堤猶憶直如弦,學士蒙恩剩賜錢。窺月似分橋廿四,徙溟誰擊水三千。
清塵漠漠銀魚影,碧草深深石馬煙。已覺春風懸荔顆,攀枝全借燭龍然。
元代:
楊維楨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
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
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宋代:
施樞
簾底臨鸞惜歲華,鬢云慵掠寶釵斜。
落梅香斷無消息,一樹春風屬杏花。
簾底臨鸞惜歲華,鬢雲慵掠寶釵斜。
落梅香斷無消息,一樹春風屬杏花。
宋代:
張方平
不必山林遠,且離朝市喧。前軒好風月,高客共琴樽。
在所同浮世,何須憶故園。八瓊還返事,聊更話根源。
不必山林遠,且離朝市喧。前軒好風月,高客共琴樽。
在所同浮世,何須憶故園。八瓊還返事,聊更話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