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風冷愁人。醉爛漫、梅花翠云。
出自宋代:吳文英的《柳梢青·與龜翁登研意觀雪懷癸卯歲臘朝斷橋并馬之游》
斷夢游輪。孤山路杳,越樹陰新。流水凝酥,征衫沾淚,都是離痕。
玉屏風冷愁人。醉爛漫、梅花翠云。傍夜船回,惜春門掩,一鏡香塵。
鑒賞
《柳梢青》,又名《隴頭月》。雙調,四十九字,上片六句下片五句,各三平韻。下片第十二字宜用去聲。別有一體改用入聲韻,上片三仄韻,下片兩仄韻,平仄略異。
“龜翁”,即翁逢龍。“研意”,山名。“癸卯”,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是年詞人四十四歲,尚在蘇州瓜涇。此有《喜遷鶯·甲辰冬至寓越兒輩尚留瓜涇蕭寺》一詞可證之。“歲臘”,一年中的十二月份。“朝”,早上。“懷”,憶及也。所以“癸卯歲臘朝斷橋并馬之游”,是夢窗由瓜涇回杭臘朝之時。
“斷夢”三句,扣題中一“懷”字。“游輪”,虛幻的光輪。此言詞人與龜翁共登研意觀雪,談起自己(詞人)經常作著一個斷斷續續的夢,又象似駕著虛幻的光輪回歸舊時。幻夢中自己與兄長你(指龜翁)并馬揚鞭,暢游斷橋邊孤山路,這一情景雖然醒后杳然,但對西湖的柳蔭卻記憶猶新。“流水”三句,承上懷念西湖。言詞人惦念著西湖中的流水,象似母親的乳汁那樣親切香凝,所以今天登上研意,不覺頓生游子思親的哀傷,流下了離情別緒之淚。上片寫西湖。
“玉屏”兩句,述“觀雪”。言己與兄長龜翁登上研意山,遠眺群山白雪皚皚、高低起伏,恰似白玉制成的大屏風一樣,獵獵的寒風激發我拋開了懷舊的愁思。于是,兩人共同游覽在山中的蒼松,梅枝之間,不覺醉矣。此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之境界。“傍夜”三句,記歸家。此言我們在研意觀雪之后,傍晚乘舟回到家中,游興盎然。掩門照鏡,鏡中人影雖蒙著游塵,但梅松清香也同時蕩漾在室中,從而也傳遞出春天已經來臨的信息。下片述觀雪有感。
吳文英簡介
宋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325篇)〕猜你喜歡
-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十年生 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出自 宋代 蘇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出自 唐代 岑參: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出自 宋代 秦觀: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
出自 宋代 司馬光: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
-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出自 宋代 呂本中: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出自 宋代 李清照: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出自 宋代 晏幾道: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