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詞語(yǔ)解釋
流言[ liú yán ]
⒈ ?廣為流傳而無(wú)根據(jù)或來(lái)源的說(shuō)法。
例久不相見(jiàn),聞流言不信。——《禮記·儒行》
散布流言。
英gossip; rumor;
引證解釋
⒈ ?散布沒(méi)有根據(jù)的話。
引《書(shū)·金縢》:“武王 既喪, 管叔 及其羣弟乃流言於國(guó)。”
《三國(guó)演義》第六五回:“﹝ 楊松 ﹞遂使人流言云:‘ 馬超 意欲奪 四川,自為 蜀 主,與父報(bào)仇,不肯臣於 漢中。’”
景耀月 《古詩(shī)》:“黃鳥(niǎo)汝如知,九寓正流言。”
⒉ ?沒(méi)有根據(jù)的話。多指背后議論、誣蔑或挑撥的話。
引《詩(shī)·大雅·蕩》:“流言以對(duì),寇攘式內(nèi)。”
朱熹 集傳:“流言,浮浪不根之言也。”
《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有庶兄 管叔、蔡叔 將謀不軌,心忌 周公,反布散流言,説 周公 欺侮幼主,不久篡位。”
丁玲 《在醫(yī)院中》五:“陸萍 像害了病似的幾天沒(méi)有出來(lái),而醫(yī)院里的流言卻四處飛。”
⒊ ?眾人流傳的話。
引《禮記·儒行》:“過(guò)言不再,流言不極。”
孔穎達(dá) 疏:“若聞流傳之言,不窮其根本所從出處也。”
《后漢書(shū)·馬援傳》:“隗囂 與 援 共臥起,問(wèn)以東方流言乃京師得失。”
國(guó)語(yǔ)辭典
流言[ liú yán ]
⒈ ?沒(méi)有根據(jù)的話,多用于毀謗他人。
引《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知者。」
《三國(guó)演義·第二回》:「張讓、段珪等流言于外,言公鴆 董后,欲謀大事。」
近蜚言 浮言 讕言 謠言
英語(yǔ)rumor, gossip, to spread rumors
德語(yǔ)Gerede, Nachrede, Verleumdung (S)?
法語(yǔ)rumeur, commérage, racontar, ou?-dire, ragot, bruit qui court
相關(guān)成語(yǔ)
- guó dū國(guó)都
- xǐng shì héng yán醒世恒言
- yī lù一路
- yǎo mò窈寞
- dān gàn單干
- yuán qīng liú qīng源清流清
- chāo guò超過(guò)
- líng jī靈機(jī)
- huáng xīng黃興
- bǎi shòu百獸
- yǐ miǎn以免
- cāng hǎi yí zhū滄海遺珠
- tián shí甜食
- qiú gòu求購(gòu)
- xīn wén新聞
- liú shēng jī留聲機(jī)
- yí zú遺族
- zhuō mù拙木
- jī guāng qì激光器
- ài hào愛(ài)好
- lù dēng路燈
- sè yì色役
- zuò pài作派
- gāng mù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