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跡
詞語解釋
陳跡[ chén jì ]
⒈ ?過去的事跡;舊跡;過去的事情(物)
例夫普法之戰(zhàn),迄今雖為陳跡,而其事信而有征。——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 ,則一日不能忘。——清·袁枚《祭妹文》
六朝陳跡。
英relics; a thing of the past;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陳跡”。亦作“陳蹟”。舊跡;遺跡。見“陳跡”。
引《莊子·天運(yùn)》:“夫‘六經(jīng)’,先王之陳跡也。豈有所以跡哉。”
唐 郎士元 《關(guān)羽祠送高員外還荊州》詩:“去去勿復(fù)言,銜悲向陳跡。”
宋 蘇軾 《送芝上人游廬山》詩:“團(tuán)團(tuán)如磨牛,步步踏陳跡。”
清 龔自珍 《水調(diào)歌頭》詞:“仙字蟫饑不食,故紙蠅鉆不出,陳蹟太辛酸。”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自選集>序》:“這一種運(yùn)動,現(xiàn)在固然已經(jīng)成為文學(xué)史上的陳跡了,但在那時(shí),卻無疑地是一次革命運(yùn)動。”
國語辭典
陳跡[ chén jī ]
⒈ ?過去的事跡。
引《莊子·天運(yùn)》:「夫六經(jīng),先王之陳跡也。」
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最近近義詞查詢:
光明正大的近義詞(guāng míng zhèng dà)
災(zāi)民的近義詞(zāi mín)
說起的近義詞(shuō qǐ)
休息的近義詞(xiū xī)
整個(gè)的近義詞(zhěng gè)
手法的近義詞(shǒu fǎ)
管束的近義詞(guǎn shù)
時(shí)時(shí)刻刻的近義詞(shí shí kè kè)
拯救的近義詞(zhěng jiù)
徹里徹外的近義詞(chè lǐ chè wài)
部分的近義詞(bù fèn)
睡覺的近義詞(shuì jiào)
術(shù)士的近義詞(shù shì)
高潮的近義詞(gāo cháo)
空氣的近義詞(kōng qì)
如同的近義詞(rú tóng)
充實(shí)的近義詞(chōng shí)
大路的近義詞(dà lù)
體裁的近義詞(tǐ cái)
再接再厲的近義詞(zài jiē zài lì)
懲罰的近義詞(chéng fá)
平坦的近義詞(píng tǎn)
發(fā)布的近義詞(fā bù)
尋常的近義詞(xún cháng)
愁悶的近義詞(chóu mè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