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遣
詞語解釋
差遣[ chāi qiǎn ]
⒈ ?派遣。
例聽候差遣。
英send;
引證解釋
⒈ ?派遣。
引《魏書·于烈傳》:“﹝ 咸陽王 禧 ﹞曾遣家僮傳言於 烈 曰:‘須舊羽林、虎賁執(zhí)仗山入,領(lǐng)軍可為差遣。’”
《舊唐書·職官志二》:“凡衛(wèi)士,各立名簿。其三年以來征防差遣,仍定優(yōu)劣為三第。”
《紅樓夢(mèng)》第一一〇回:“﹝ 鳳姐 ﹞心里想道:‘這回老太太的事倒沒有東府里的人多。’又將莊上的弄出幾箇,也不敷差遣。”
⒉ ?宋 代官員被派充的實(shí)際職務(wù)。
引《宋史·職官志一》:“其官人受授之別,則有官、有職、有差遣。官以寓祿秩、敍位著,職以待文學(xué)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nèi)外之事。”
宋 司馬光 《百官表總序》:“其所謂官者,乃古之爵也;所謂差遣者,乃古之官也;所謂職者,乃古之加官也。”
宋 蘇軾 《與楊濟(jì)甫書》:“久客都下,桂玉所迫,囊裝并竭……惟日望一差遣出去耳。”
清 錢大昕 《答袁簡齋書》:“差遣之名,惟 宋 時(shí)有之。 宋 時(shí)百官除授,有官、有職、有差遣。如 東坡 以學(xué)士知 定州,知州事,差遣也;端明殿學(xué)士,職也;朝奉郎,則官也。差遣罷而官職尚存,職落而官如故。”
⒊ ?官府加派的勞役。
引唐 陸贄 《蝗蟲避正殿降免囚徒德音》:“除正稅正役外,徵科差遣,并宜禁絶。”
國語辭典
差遣[ chāi qiǎn ]
⒈ ?派遣。也作「差使」。
引《魏書·卷三一·于栗?傳》:「須舊羽林虎賁執(zhí)仗出入,領(lǐng)軍可為差遣。」
《文明小史·第二回》:「營里派的兵丁,亦都齊集店中,聽候差遣。」
近派遣 調(diào)派 使令
⒉ ?原為舊時(shí)官場(chǎng)中臨時(shí)委任的官職,后亦泛指事情、職務(wù)。也作「差使」、「差事」。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若是藺氏有甚差遣,無不遵依停當(dāng)。」
英語to send (on errand)?
法語envoyer (en mission)?
相關(guān)成語
- cǎo běn草本
- pī zhèng fǔ劈正斧
- chūn rì春日
- nán shàng jiā nán難上加難
- yuán wèi元魏
- yōng yǒu擁有
- wú shēng huà無聲畫
- niáng niáng miào娘娘廟
- nán rén男人
- tiān wài yǒu tiān天外有天
- lǜ huà jiǎ氯化鉀
- shí kè時(shí)客
- dāo qiāng刀槍
- zhēn měi真美
- wēn xīn溫馨
- tiān kōng天空
- shí èr zhī十二支
- yī mù liǎo rán一目了然
- tài píng jūn太平軍
- guāng lín光臨
- fèn fèn bù píng憤憤不平
- dōng fāng shuò東方朔
- rén zhì yì jìn仁至義盡
- chè lǐ chè wài徹里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