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
詞語(yǔ)解釋
迷途[ mí tú ]
⒈ ?分不清方向,走錯(cuò)了路。
例實(shí)迷途其未遠(yuǎn)。——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英lose one's way;
迷途[ mí tú ]
⒈ ?錯(cuò)誤的道路;邪路。借指不知如何行事。
例今某已遇禍而 ,愿求清晦,指點(diǎn)迷途。——《三國(guó)演義》
迷涂知返(涂通“途”)。——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英wrong path;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迷涂”。
⒉ ?迷失道路。
引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實(shí)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
唐 鄭紹 《游越溪》詩(shī):“訪泊隨煙火,迷途視斗牛。”
宋 楊萬里 《過五里徑》詩(shī):“當(dāng)處迷涂何處問,一溪引我到前村。”
《紅樓夢(mèng)》第九八回:“適聞?dòng)幸还嗜艘? ,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
⒊ ?錯(cuò)誤的道路。
引《南史·賊臣傳論》:“雖逢興運(yùn),未改迷涂,志在亂常,自至夷戮。”
宋 沉作喆 《寓簡(jiǎn)》卷一:“惑於事物,陷於迷涂。”
例如:不分?jǐn)澄矣眩瑫?huì)把人們引入迷途。
⒋ ?比喻昏亂的時(shí)世。
引《南齊書·褚淵傳》:“奉職數(shù)載,同舟無幾, 劉領(lǐng)軍 峻節(jié)霜明,臨危不顧,音跡未晞,奄成今古,迷途失偶,慟不及悲。”
⒌ ?佛教語(yǔ)。猶迷律。參見“迷津”。
引清 周亮工 《大興和尚俗臘時(shí)在烏石山》詩(shī):“迷途未度應(yīng)難老,尊重頻添不盡燈。”
《花月痕》第五回:“﹝ 燕娘 ﹞就菩薩前神籤,指示善男信女迷途,法號(hào) 藴空。”
國(guó)語(yǔ)辭典
迷途[ mí tú ]
⒈ ?迷失道路。
例如:「他是一個(gè)迷途的小孩。」
近失路
⒉ ?比喻錯(cuò)誤的道路。
引《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實(shí)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
《三國(guó)演義·第七七回》:「今某已遇禍而 ,愿求清誨,指點(diǎn)迷途。」
英語(yǔ)to lose one's way
德語(yǔ)Abwege (S)?, Irrweg (S)?, Verirrung (S)?, sich verirren (V)?
法語(yǔ)perdre son chemin
相關(guān)成語(yǔ)
- yí róng遺容
- èr dīng二丁
- dú mù zhōu獨(dú)木舟
- bāo zhuāng包裝
- fù gài覆蓋
- dié lǐ dié xié蹀里蹀斜
- sōng dòng松動(dòng)
- gǔ jīn xiǎo shuō古今小說
- dāng zhōng當(dāng)中
- tuō yè托業(yè)
- huā yàng花樣
- yé yé爺爺
- lián jī聯(lián)機(jī)
- tǐ xì體系
- kāi hù開戶
- běn yì本義
- shāo xiāng燒香
- gū líng líng孤零零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相輔相成
- qì shì氣勢(shì)
- guì tǔ dì跪土地
- bǔ jǐ補(bǔ)給
- gōng dǎ攻打
- hòu yí zhèng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