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
詞語解釋
外史[ wài shǐ ]
⒈ ?指野史、雜史和以描寫人物為主的舊小說之類,如《儒林外史》
英unofficial history;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區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引《周禮·春官·大宗伯》:“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
宋 陳亮 《三國紀年序》:“自當時之諸侯,國各有史,一言一動,罔不畢載。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黃遵憲 《三哀詩》:“我已外史達,人實高閣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舊小說。如舊題 漢 黃憲 的《天祿閣外史》、 清 吳敬梓 的《儒林外史》。
⒊ ?舊時文人常用作別號。如 元 張雨 稱 句曲外史,清 惲格 稱 白云外史。
國語辭典
外史[ wài shǐ ]
⒈ ?非正史,大抵為瑣記及小說之類。如《儒林外史》。
近別史
⒉ ?文人常以此作為雅號。
引《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傳一·趙塤傳》:「入見,賜之宴,賦詩稱旨,除廣信教授,自號榮陽外史。」
⒊ ?職官名。職掌記錄王者下達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國志書,三皇五帝的典籍 。
最近近義詞查詢:
機敏的近義詞(jī mǐn)
有年的近義詞(yǒu nián)
規則的近義詞(guī zé)
愛護的近義詞(ài hù)
拚命的近義詞(pàn mìng)
標題的近義詞(biāo tí)
種種的近義詞(zhǒng zhǒng)
風險的近義詞(fēng xiǎn)
文明的近義詞(wén míng)
華夏的近義詞(huá xià)
言語的近義詞(yán yǔ)
出現的近義詞(chū xiàn)
人工的近義詞(rén gōng)
任職的近義詞(rèn zhí)
扮演的近義詞(bàn yǎn)
進入的近義詞(jìn rù)
坐食的近義詞(zuò shí)
開心的近義詞(kāi xīn)
色澤的近義詞(sè zé)
集團的近義詞(jí tuán)
周身的近義詞(zhōu shēn)
心理的近義詞(xīn lǐ)
利用的近義詞(lì yòng)
此外的近義詞(cǐ wài)
傻瓜的近義詞(shǎ guā)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