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詞語解釋
紀年[ jì nián ]
⒈ ?記年代的方法,如用干支紀年,用皇帝年號紀年或用公元紀年等。
英a way of numbering the years;
⒉ ?按照年月先后排列史實的一種史書體裁。
例《竹書紀年》
英chronological record of events;
引證解釋
⒈ ?記年歲。
引《左傳·襄公三十年》:“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
⒉ ?記年代。我國過去用干支紀年,從 漢武帝 到 清 末又兼用皇帝的年號紀年;公歷紀年則用假定的 耶穌 生年為第一年。
引唐 韓愈 《河南府同官記》:“建中 初,天子始紀年更元。”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識》:“日本 紀年,有謂專以 寬永 為號,故錢文如此。”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三章第四節:“共和 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⒊ ?我國史書體裁之一。以年月為序排列史實。如《竹書紀年》。
國語辭典
紀年[ jì nián ]
⒈ ?記載年代。
例如:「我國在過去是以干支紀年的。」
⒉ ?依年代先后為記載綱領的編史方法。
例如:「竹書紀年」。
近編年
英語to number the years, calendar era, annals, chronicle
德語gedenken (an Jahrestag etc.)? (V)?, zelebrieren (V)?, (English: Calendar era)?
法語annales
最近近義詞查詢:
按照的近義詞(àn zhào)
盡管的近義詞(jǐn guǎn)
查訪的近義詞(chá fǎng)
光頭的近義詞(guāng tóu)
創作的近義詞(chuàng zuò)
不可的近義詞(bù kě)
調集的近義詞(diào jí)
一點一滴的近義詞(yī diǎn yī dī)
盲目的近義詞(máng mù)
會萃的近義詞(huì cuì)
小型的近義詞(xiǎo xíng)
抗命的近義詞(kàng mìng)
打劫的近義詞(dǎ jié)
隱秘的近義詞(yǐn mì)
不成的近義詞(bù chéng)
自食其力的近義詞(zì shí qí lì)
面目一新的近義詞(miàn mù yī xīn)
積極的近義詞(jī jí)
訓導的近義詞(xùn dǎo)
年景的近義詞(nián jǐng)
哲學的近義詞(zhé xué)
武士的近義詞(wǔ shì)
盡力的近義詞(jìn lì)
褒獎的近義詞(bāo jiǎng)
曖昧的近義詞(ài mèi)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