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秦
詞語解釋
避秦[ bì qín ]
⒈ ?晉·陶潛《桃花源記》:“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隱居。指躲避強暴或戰亂。簏名。
引證解釋
⒈ ?后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引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云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夏陽 適 晉,得 隨會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與 毛公 而俱隱。”
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尋幽數日不逢人。”
⒉ ?指躲避強暴或戰亂。
引《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臺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意。”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于 法,朝鮮 并于 日,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者發指。”
⒊ ?簏名。
國語辭典
避秦[ bì qín ]
⒈ ?秦時苛政擾民,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后比喻逃離暴政的迫害。元·無名氏〈梧葉兒·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秦。」
近避難 避亂
最近近義詞查詢:
落落大方的近義詞(luò luò dà fāng)
笑嘻嘻的近義詞(xiào xī xī)
天年的近義詞(tiān nián)
永久的近義詞(yǒng jiǔ)
會見的近義詞(huì jiàn)
果斷的近義詞(guǒ duàn)
耳目一新的近義詞(ěr mù yī xīn)
方劑的近義詞(fāng jì)
體味的近義詞(tǐ wèi)
生平的近義詞(shēng píng)
覺得的近義詞(jué de)
創作的近義詞(chuàng zuò)
改革的近義詞(gǎi gé)
孩子的近義詞(hái zǐ)
偽造的近義詞(wěi zào)
注目的近義詞(zhù mù)
主犯的近義詞(zhǔ fàn)
保險的近義詞(bǎo xiǎn)
期限的近義詞(qī xiàn)
手下的近義詞(shǒu xià)
其他的近義詞(qí tā)
條目的近義詞(tiáo mù)
顯著的近義詞(xiǎn zhù)
安寧的近義詞(ān níng)
土產的近義詞(tǔ chǎ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