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結
詞語解釋
凝結[ níng jié ]
⒈ ?液體遇冷變成固體,氣體因壓力增加或溫度降低變成液體。
英coagulate; condense; congeal; curdle;
引證解釋
⒈ ?氣體變為液體或液體變為固體。
引《淮南子·原道訓》:“所謂后者,非謂其底滯而不發,凝結而不流,貴其周於數而合於時也。”
高誘 注:“凝,如脂凝也。”
五代 齊己 《賀雪》詩:“上清凝結下乾坤,為瑞為祥表致君。”
《朱子語類》卷四五:“想初間地未成質之時,只是水,后來漸漸凝結。”
侯金鏡 《漫游小五臺·峰回路轉》:“﹝潭水﹞像一塊正在凝結的玉,澄澈而看不見底。”
⒉ ?糾結;集聚。
引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臨凝結而能斷,操繩墨而無私者,干人也。”
元 趙孟頫 《賦張秋泉真人所藏研山》詩:“千巖萬壑來幾上,中有絶澗橫天河。粵從混沌元氣判,自然凝結非鐫磨。”
《再生緣》第五七回:“此刻看來還可救,止不過,憂悲凝結在心胸。”
楊朔 《畫水繡水》:“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從來卻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
國語辭典
凝結[ níng jié ]
⒈ ?凝聚、集結。
引《朱子語類·卷四五·論語·衛靈公篇》:「每常見山形如水漾沙之勢,想初間地未成質之時,只是水。后來漸漸凝結,勢自如此。」
《紅樓夢·第八回》:「若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以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
近凝固 凝集 凝聚 固結
反溶化 溶解 融解
⒉ ?紛擾糾結。
引《抱樸子·外篇·行品》:「臨凝結而能斷,操繩墨而無私者,干人也。」
最近近義詞查詢:
時機的近義詞(shí jī)
張開的近義詞(zhāng kāi)
面前的近義詞(miàn qián)
故里的近義詞(gù lǐ)
永遠的近義詞(yǒng yuǎn)
敗興的近義詞(bài xìng)
充數的近義詞(chōng shù)
擴大的近義詞(kuò dà)
裸露的近義詞(luǒ lù)
黎民的近義詞(lí mín)
人工的近義詞(rén gōng)
單元的近義詞(dān yuán)
聲譽的近義詞(shēng yù)
戀戀不舍的近義詞(liàn liàn bù shě)
航線的近義詞(háng xiàn)
拍照的近義詞(pāi zhào)
因為的近義詞(yīn wèi)
丹青的近義詞(dān qīng)
特質的近義詞(tè zhì)
輔助的近義詞(fǔ zhù)
教誨的近義詞(jiào huì)
打定的近義詞(dǎ dìng)
一直的近義詞(yī zhí)
過時的近義詞(guò shí)
回聲的近義詞(huí shēng)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