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衛之音
詞語解釋
鄭衛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春秋·戰國時鄭·衛兩國的民間音樂。因不同于雅樂,曾被儒家斥為“亂世之音”。泛指淫靡的音樂。指靡麗的文風。
引證解釋
⒈ ?春秋 戰國 時 鄭 衛 兩國的民間音樂。因不同于雅樂,曾被儒家斥為“亂世之音”。
引《禮記·樂記》:“鄭 衞 之音,亂世之音也。”
⒉ ?泛指淫靡的音樂。
引《后漢書·循吏傳序》:“﹝ 光武 ﹞身衣大練,色無重采,耳不聽 鄭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家閑》:“出入無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語、 鄭 衞 之音,未嘗一經於耳。”
⒊ ?指靡麗的文風。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吾家世文章,甚為典正,不從流俗。
引梁 孝元 在藩邸時,撰《西府新文紀》,無一篇見録者,亦以不偶於世,無 鄭 衛 之音故也。”
參見“鄭聲”。解釋: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出處:《禮記·樂記》:“魏文侯問于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
國語辭典
鄭衛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本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因儒家認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樂,故斥之為淫聲。也作「鄭衛之曲」、「鄭衛之聲」。
引《禮記·樂記》:「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
《漢書·卷二二·禮樂志》:「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鄭衛之音興。」
近濮上之音 靡靡之音
最近近義詞查詢:
成果的近義詞(chéng guǒ)
出入的近義詞(chū rù)
選擇的近義詞(xuǎn zé)
事主的近義詞(shì zhǔ)
協助的近義詞(xié zhù)
標題的近義詞(biāo tí)
事情的近義詞(shì qíng)
專門的近義詞(zhuān mén)
淋漓盡致的近義詞(lín lí jìn zhì)
光輝的近義詞(guāng huī)
大路的近義詞(dà lù)
壟斷的近義詞(lǒng duàn)
普通的近義詞(pǔ tōng)
遠方的近義詞(yuǎn fāng)
平空的近義詞(píng kōng)
陌生的近義詞(mò shēng)
行程的近義詞(xíng chéng)
黎民的近義詞(lí mín)
出現的近義詞(chū xiàn)
發布的近義詞(fā bù)
無聲無息的近義詞(wú shēng wú xī)
隨機應變的近義詞(suí jī yìng biàn)
告訴的近義詞(gào sù)
老是的近義詞(lǎo shì)
變色的近義詞(biàn sè)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