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證
詞語解釋
干證[ gān zhèng ]
⒈ ?訴訟雙方的有關證人。
例二競(指原告被告)干證俱在,即須剖決。——宋·陳襄《州縣提綱·察監系人》
紹興十六年詔:諸鞫獄追到干證人,無罪遣還者,每程給米一升半,錢十五文。——《宋史·刑法志》
英witness;
引證解釋
⒈ ?見“干證”。亦作“干証”。與訟案有關的證人。
引宋 陳襄 《州縣提綱·察監繫人》:“二競干證俱至,即須剖決。”
《宋史·刑法志二》:“﹝ 紹興 ﹞十六年,詔:‘諸鞠獄追到干證人,無罪遣還者,每程給米一升半,錢十五文。’”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四折:“你看這 李阿陳 口內詞因,與這狀子上不同,其中必然暗昧著,老夫怎生下斷,中間但得一個干證的來,可也好也。”
《負曝閑談》第二三回:“如此説來,大老爺你倒成了這烏龜的嫡親干証了!”
國語辭典
干證[ gān zhèng ]
⒈ ?與訴訟案有關系的證人。。
引《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縣主問眾干證口詞,也有說打倒的,也有說推跌的」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不想被庵里鄰居牽去 了,所以來告狀,就帶施牛的這個人做干證。」
近旁證
最近近義詞查詢:
靜寂的近義詞(jìng jì)
獎賞的近義詞(jiǎng shǎng)
簽訂的近義詞(qiān dìng)
呈現的近義詞(chéng xiàn)
實事求是的近義詞(shí shì qiú shì)
書記的近義詞(shū jì)
漏洞的近義詞(lòu dòng)
格式的近義詞(gé shì)
顯著的近義詞(xiǎn zhù)
期間的近義詞(qī jiān)
靠近的近義詞(kào jìn)
暗示的近義詞(àn shì)
乘機的近義詞(chéng jī)
草稿的近義詞(cǎo gǎo)
價格的近義詞(jià gé)
當地的近義詞(dāng dì)
雕刻的近義詞(diāo kè)
褒獎的近義詞(bāo jiǎng)
規律的近義詞(guī lǜ)
正色的近義詞(zhèng sè)
發現的近義詞(fā xiàn)
描述的近義詞(miáo shù)
只有的近義詞(zhǐ yǒu)
述說的近義詞(shù shuō)
打定的近義詞(dǎ dìng)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