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蒺藜
詞語解釋
鐵蒺藜[ tiě jí lí ]
⒈ ?蒺藜狀的尖銳鐵器。戰時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敵方人馬前進。
引證解釋
⒈ ?蒺藜狀的尖銳鐵器。戰時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敵方人馬前進。
引《六韜·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寸,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戎容兵械·鐵蒺藜》:“諸葛亮 與 司馬懿 相持於 武功 五丈原。亮 卒, 懿 追之。 亮 長史 楊儀 多布鐵蒺藜。”
《水滸傳》第六八回:“吳用 止住,便教軍馬就此下寨,四面掘了濠塹,下了鐵蒺藜。”
國語辭典
鐵蒺藜[ tiě jí lí ]
⒈ ?一種古代軍用的障礙物。以尖銳的三角形鐵片聯綴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于道路上或淺水中,用以阻止敵人的侵入。
引《武備志·兵訣評·六韜·虎韜·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尺、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
《水滸傳·第四七回》:「更兼 路里,地下埋藏著竹簽、鐵蒺藜。」
⒉ ?武器名。古代武俠所用的一種金屬帶刺的暗器。
最近近義詞查詢:
暗影的近義詞(àn yǐng)
衛士的近義詞(wèi shì)
對手的近義詞(duì shǒu)
整個的近義詞(zhěng gè)
同黨的近義詞(tóng dǎng)
隨便的近義詞(suí biàn)
暗暗的近義詞(àn àn)
充饑的近義詞(chōng jī)
判定的近義詞(pàn dìng)
一貫的近義詞(yī guàn)
種種的近義詞(zhǒng zhǒng)
不及的近義詞(bù jí)
害怕的近義詞(hài pà)
有趣的近義詞(yǒu qù)
激戰的近義詞(jī zhàn)
體裁的近義詞(tǐ cái)
拷打的近義詞(kǎo dǎ)
草擬的近義詞(cǎo nǐ)
可惜的近義詞(kě xī)
依靠的近義詞(yī kào)
機緣的近義詞(jī yuán)
支持的近義詞(zhī chí)
大約的近義詞(dà yuē)
光顧的近義詞(guāng gù)
聯合的近義詞(lián hé)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