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諛

詞語解釋
阿諛[ ē yú ]
⒈ ?說別人愛聽的話迎合奉承。
例吾生為袁氏臣, 為袁氏鬼。不似汝輩諂阿諛之賊。——《三國演義》
阿諛曲從。
老練的阿諛可以買動一個老實人。
英flatter; toady;
引證解釋
⒈ ?迎合諂媚。
引《漢書·匡衡傳》:“於是司隸校尉 王尊 劾奏:‘ 衡 譚 ……不以時白奏行罰,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政之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議論》:“彼 全忠 一兇人,猶知以順旨為可 。而世之小人,方以阿諛為保身之良策,何哉?”
清 陳夢雷 《贈高憲于公》詩:“里曲詎阿諛,風謡附雅豳。”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又不屑于學習那諂媚阿諛的妾婦之道來換取婆婆的歡心。”
國語辭典
阿諛[ ē yú ]
⒈ ?阿附諂諛。
引《隋書·卷六一·郭衍傳》:「衍能揣上意,阿諛順旨。」
《三國演義·第三二回》:「吾生為袁氏臣, 為袁氏鬼,不似汝輩讒諂阿諛之賊!」
近諂媚 諂諛 迎阿
反諫諍
英語to flatter, to toady
最近近義詞查詢:
作廢的近義詞(zuò fèi)
暴露的近義詞(bào lù)
消滅的近義詞(xiāo miè)
一絲一毫的近義詞(yī sī yī háo)
捕快的近義詞(bǔ kuài)
興致的近義詞(xìng zhì)
矚目的近義詞(zhǔ mù)
還是的近義詞(hái shì)
傳統的近義詞(chuán tǒng)
資料的近義詞(zī liào)
領導的近義詞(lǐng dǎo)
勸說的近義詞(quàn shuō)
傳播的近義詞(chuán bō)
立時的近義詞(lì shí)
小心翼翼的近義詞(xiǎo xīn yì yì)
手表的近義詞(shǒu biǎo)
對象的近義詞(duì xiàng)
下手的近義詞(xià shǒu)
遺失的近義詞(yí shī)
哀傷的近義詞(āi shāng)
挺進的近義詞(tǐng jìn)
不利的近義詞(bù lì)
掩藏的近義詞(yǎn cáng)
黑點的近義詞(hēi diǎn)
風聲鶴唳的近義詞(fēng shēng hè lì)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