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帛
詞語解釋
竹帛[ zhú bó ]
⒈ ?竹簡和白絹。古代初無紙,用竹帛書寫文字。引申指書籍、史乘。
引證解釋
⒈ ?竹簡和白絹。古代初無紙,用竹帛書寫文字。
引《墨子·天志中》:“又書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傳遺后世子孫。”
⒉ ?引申指書籍、史乘。
引《史記·孝文本紀》:“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國家之難,身雖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鐘,名稱垂於竹帛,未嘗不拊心而嘆息也。”
唐 韓愈 《送文暢師北游》詩:“相公鎮 幽 都,竹帛爛勛伐。”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似先生這等抱負,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廟,垂名於竹帛。”
梁啟超 《讀孟子界說》:“故《春秋》有大義,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數傳乃著竹帛。”
國語辭典
竹帛[ zhú bó ]
⒈ ?簡冊與縑素,古代用以記載文字,引申為史籍典策。
引《史記·卷一〇·孝文本紀》:「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
《三國演義·第七六回》:「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
近竹素 書籍
英語bamboo and silk writing materials (before paper)?
法語bambou et étoffe de soie (sur lesquels on écrivait)?, livres
最近近義詞查詢:
友好的近義詞(yǒu hǎo)
熟練的近義詞(shú liàn)
搜查的近義詞(sōu chá)
承擔的近義詞(chéng dān)
相像的近義詞(xiāng xiàng)
作戰的近義詞(zuò zhàn)
已經的近義詞(yǐ jīng)
上進的近義詞(shàng jìn)
立場的近義詞(lì chǎng)
目生的近義詞(mù shēng)
青春的近義詞(qīng chūn)
伶人的近義詞(líng rén)
永遠的近義詞(yǒng yuǎn)
空氣的近義詞(kōng qì)
不及的近義詞(bù jí)
偷偷摸摸的近義詞(tōu tōu mō mō)
伴同的近義詞(bàn tóng)
聊天的近義詞(liáo tiān)
慢吞吞的近義詞(màn tūn tūn)
打通的近義詞(dǎ tōng)
造作的近義詞(zào zuò)
全國的近義詞(quán guó)
機緣的近義詞(jī yuán)
刮目相看的近義詞(guā mù xiāng kàn)
會談的近義詞(huì tá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