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滯
詞語解釋
停滯[ tíng zhì ]
⒈ ?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進(jìn)行或發(fā)展。
例停滯不前。
英stagnate; be at a standstill; be bogged down;
引證解釋
⒈ ?謂事物因受某種阻礙而處于原來狀況下不能繼續(xù)發(fā)展前進(jìn)。
引《晉書·虞預(yù)傳》:“加以王涂未夷,所在停滯,送者經(jīng)年,永失播植。”
《魏書·韓麒麟傳》:“及 白曜 被誅, 麒麟 亦徵還,停滯多年。”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茶》:“則官有七倍之損,而香象之貨,居積停滯,公私皆失其利焉。”
《清史稿·兵志十一》:“綜計新廠需款二十餘萬兩,但能加撥 宜昌 稅銀五萬,當(dāng)設(shè)法周轉(zhuǎn),不使廠務(wù)停滯也。”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難道可以因為害怕犧牲而停滯不前么?”
國語辭典
停滯[ tíng zhì ]
⒈ ?停止、不動。指受某種阻礙,而處于原來狀況,無法繼續(xù)發(fā)展前進(jìn)。
引《北史·卷四〇·韓麒麟傳》:「及白曜被誅,麒麟停滯多年。」
近停息 停止 中止 阻滯
反發(fā)展 活動 進(jìn)展
最近近義詞查詢:
發(fā)動的近義詞(fā dòng)
沖擊的近義詞(chōng jī)
優(yōu)美的近義詞(yōu měi)
注重的近義詞(zhù zhòng)
自命的近義詞(zì mìng)
張開的近義詞(zhāng kāi)
清晰的近義詞(qīng xī)
法則的近義詞(fǎ zé)
骯臟的近義詞(āng zàng)
與眾不同的近義詞(yǔ zhòng bù tóng)
和平的近義詞(hé píng)
特許的近義詞(tè xǔ)
精良的近義詞(jīng liáng)
明顯的近義詞(míng xiǎn)
趕早的近義詞(gǎn zǎo)
極度的近義詞(jí dù)
契合的近義詞(qì hé)
盡是的近義詞(jìn shì)
頓首的近義詞(dùn shǒu)
按摩的近義詞(àn mó)
事先的近義詞(shì xiān)
涉獵的近義詞(shè liè)
完畢的近義詞(wán bì)
冬眠的近義詞(dōng mián)
發(fā)現(xiàn)的近義詞(fā xià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