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仆
詞語(yǔ)解釋
顛仆[ diān pú ]
⒈ ?跌倒;跌落。
⒉ ? 亡;滅亡。
⒊ ?挫折困頓。
引證解釋
⒈ ?跌倒;跌落。
引《詩(shī)·小雅·賓之初筵》“式勿從謂,無俾大怠” 漢 鄭玄 箋:“醉者有過惡,女無就而謂之也,當(dāng)防護(hù)之,無使顛仆至於怠慢也。”
《北史·魏彭城王勰傳》:“始有一鳥,望旗顛仆,臣謂大吉。”
宋 蘇轍 《登嵩山·石徑》詩(shī):“牽攀不得上,顛仆幾將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zhǎng)清僧》:“一日,顛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圓寂矣。”
⒉ ? 亡;滅亡。
引《漢書·孔光傳》:“臣 光 智謀淺短,犬馬齒臷,誠(chéng)恐一旦顛仆,無以報(bào)稱。”
《后漢書·李固傳》:“但以爵位尊顯,專總權(quán)柄,天道惡盈,不知自損,故至顛仆。”
《南史·齊宗室傳論》:“明帝 取之以非道, 遙光 濟(jì)之以殘酷,其卒至顛仆。”
明 錢嶫 《憫黎詠》之三:“蛇虎猶可虞,狼毒不可邇。軍令甚分明,顛仆何由弭。”
⒊ ?挫折困頓。
引明 李東陽(yáng) 《文敬墜馬用予韻見遺再和》:“嗟予亦是 長(zhǎng)安 人,二十年來幾顛仆。”
國(guó)語(yǔ)辭典
顛仆[ diān pū ]
⒈ ?失去平衡而跌倒。
引《晉書·卷一〇三·劉曜載記》:「迅雷震樹,旁人莫不顛仆,曜神色自若。」
近跌倒
⒉ ?比喻遭遇挫折而一蹶不起。
引《漢書·卷八一·孔光傳》:「臣光智謀淺短,犬馬齒臷,誠(chéng)恐一旦顛仆,無以報(bào)稱。」
宋·蘇軾〈答范蜀公〉:「顛仆罪戾,世所鄙遠(yuǎn)。」
相關(guān)成語(yǔ)
- shì yōu示優(yōu)
- qīng xǐ清洗
- lǐ suǒ dāng rán理所當(dāng)然
- bō lí剝離
- huà shēng化聲
- hé bì合壁
- qīng shēng輕聲
- yáng liǔ fēng楊柳風(fēng)
- tiān wài yǒu tiān天外有天
- cóng zǔ zǔ mǔ從祖祖母
- táo shì逃逝
- dǎ gōng打工
- lái lù來路
- zì jué眥決
- jǐn suǒ緊鎖
- chéng lǐ城里
- tiān é天鵝
- liù hé chéng六合城
- shè xiāng cōng麝香驄
- zuò pài作派
- huì yí賄遺
- pū píng鋪平
- ruǎn mián mián軟綿綿
- wú gōng gōng lǜ無功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