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久久_四虎av在线_欧美成a_www.日韩精品.com_婷婷色5月_精品久久99

首頁 > 古籍 > 明史詩人 > 志·卷六十五

志·卷六十五

張廷玉等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兵一

  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舊制,自京師達于郡縣,皆立衛所。外統之都司,內統于五軍都督府,而上十二衛為天子親軍者不與焉。征伐則命將充總兵官,調衛所軍領之,既旋則將上所佩印,官軍各回衛所。蓋得唐府兵遺意。文皇北遷,一遵太祖之制,然內臣觀兵,履霜伊始。洪、宣以后,狃于治平,故未久而遂有土木之難。于謙創立團營,簡精銳,一號令,兵將相習,其法頗善。憲、孝、武、世四朝,營制屢更,而威益不振。衛所之兵疲于番上,京師之旅困于占役。馴至末造,尺籍久虛,行伍衰耗,流盜蜂起,海內土崩。宦豎降于關門,禁軍潰于城下,而國遂以亡矣。今取其一代規制之詳,及有關于軍政者,著于篇。

  京營 侍衛上直軍(皇城守衛 京城巡捕) 四衛營

  京軍三大營,一曰五軍,一曰三千,一曰神機。其制皆備于永樂時。

  初,太祖建統軍元帥府,統諸路武勇,尋改大都督府。以兄子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京城內外置大小二場,分教四十八衛卒。已,又分前、后、中、左、右五軍都督府。洪武四年,士卒之數,二十萬七千八百有奇。

  成祖增京衛為七十二。又分步騎軍為中軍,左、右掖,左、右哨,亦謂之五軍。歲調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兵番上京師隸之。設提督內臣一,武臣二,掌號頭官二,大營坐營官一,把總二,中營坐營官一,馬步隊把總各一。左右掖、哨官如之。又有十二營,掌隨駕馬隊官軍,設把總二。又有圍子手營,掌操練上直叉刀手及京衛步隊官軍,設坐營官一,統四司,以一、二、三、四為號,把總各二。又有幼官舍人營,掌操練京衛幼官及應襲舍人,坐營官一,四司把總各一。此五軍營之部分也。已,得邊外降丁三千,立營分五司。一,掌執大駕龍旗、寶纛、勇字旗、負御寶及兵仗局什物上直官軍。一,掌執左右二十隊勇字旗、大駕旗纛金鼓上直官軍。一,掌傳令營旗牌,御用監盔甲、尚冠、尚衣、尚履什物上直官軍。一,掌執大駕勇字旗、五軍紅盔貼直軍上直官軍。一,掌 虎手、馬轎及前哨馬營上直明甲官軍、隨侍營隨侍東宮官舍、遼東備御回還官軍。提督內臣二,武臣二,掌號頭官二,坐司官五,見操把總三十四,上直把總十六,明甲把總四。此三千營之部分也。已,征交阯,得火器法,立營肄習。提督內臣、武臣,掌號頭官,皆視三千營,亦分為五軍。中軍,坐營內臣一,武臣一。其下四司,各監槍內臣一,把司官一,把總官二。左右掖、哨皆如之。又因得都督譚廣馬五千匹,置營名五千下,掌操演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軍。坐營內臣、武臣各一,其下四司,各把司官二。此神機營之部分也。居常,五軍肄營陣,三千肄巡哨,神機肄火器。大駕征行,則大營居中,五軍分駐,步內騎外,騎外為神機,神機外為長圍,周二十里,樵采其中。三大營之制如此。

  洪熙時,始命武臣一人總理營政。宣德五年,以成國公朱勇言,選京衛卒隸五軍訓練。明年,命科道及錦衣官核諸衛軍數。帝之征高煦及破兀良哈,皆以京營取勝焉。正統二年,復因勇言,令錦衣等衛、守陵衛卒存其半,其上直旗校隸錦衣督操,馀悉歸三大營。土木之難,京軍沒幾盡。

  景帝用于謙為兵部尚書,謙以三大營各為教令,臨期調撥,兵將不相習,乃請于諸營選勝兵十萬,分十營團練。每營都督一,號頭官一,都指揮二,把總十,領隊一百,管隊二百。于三營都督中推一人充總兵官,監以內臣,兵部尚書或都御史一人為提督。其余軍歸本營,曰老家。京軍之制一變。英宗復辟,謙 ,團營罷。

  憲宗立,復之,增為十二。成化二年復罷。命分一等、次等訓練。尋選得一等軍十四萬有奇。帝以數多,令仍分十二營團練,而區其名,有奮、耀、練、顯四武營,取、果、效、鼓四勇營,立、伸、揚、振四威營。命侯十二人掌之,各佐以都指揮,監以內臣,提督以勛臣,名其軍曰選鋒。不任者仍為老家以供役,而團營之法又稍變。二十年,立殫忠、效義二營;練京衛舍人、余丁。二營,永樂間設,后廢,至是復設。未幾,以無益罷。帝在位久,京營特注意,然缺伍至七萬五千有奇,大率為權貴所隱占。又用汪直總督團營,禁旅專掌于內臣,自帝始也。

  孝宗即位,乃命都御史馬文升為提督。是時營軍久苦工役。成化末,余子俊嘗言之,文升復力陳不可。又請于每營選馬步銳卒二千,遇警征調。且遵洪、永故事,五日一操,以二日走陣下營,以三日演武。從之。時尚書劉大夏陳弊端十事,復奏減修乾清宮卒。內臣謂其不恤大工,大學士劉健曰:“愛惜軍士,司馬職也。”帝納之。會戶部主事李夢陽極論役軍之害,并及內臣主兵者。以語侵壽寧侯,下詔獄,遂格不行。

  武宗即位,十二營銳卒僅六萬五百余人,稍弱者二萬五千而已。給事中葛嵩請選五軍、三千營精銳歸團練,而存八萬余人于營以供役。惠安伯張偉謬引舊制以爭,事遂已,隱占如故。寘鐇反,太監張永將京軍往討,中官權益重。及流寇起,邊將江彬等得幸,請調邊軍入衛。于是集九邊突騎家丁數萬人于京師。名曰外四家。立兩官廳,選團營及勇士、四衛軍于西官廳操練,正德元年所選官軍操于東官廳。自是兩官廳軍為選鋒。而十二團營且為老家矣。武宗崩,大臣用遺命罷之。當是時,工作浩繁,邊將用事,京營戎政益大壞。給事中王良佐奉敕選軍,按籍三十八萬有奇,而存者不及十四萬,中選者僅二萬余。

  世宗立,久之,從廷臣言,設文臣知兵者一人領京營。是時額兵十萬七千余人,而存者僅半。專理京營兵部尚書李承勛請足十二萬之數。部議遵弘治中例,老者補以壯丁,逃、故者清軍官依期解補。從之。十五年,都御史王廷相提督團營,條上三弊:一,軍士多雜派,工作終歲,不得入操。雖名團營聽征,實與田夫無異。二,軍士替代,吏胥需索重賄,貧軍不能辦,老羸茍且應役,而精壯子弟不得收練。三,富軍憚營操征調,率賄將弁置老家數中,貧者雖老疲,亦常操練。語頗切中。既而兩郊九廟諸宮殿之工起,役軍益多。兵部請分番為二,半團操,半放歸,而收其月廩雇役。詔行一年。自后邊警急,團營見兵少,僅選騎卒三萬,仍號東西官廳。馀者悉老弱,仍為營帥、中官私役。

  二十九年,俺答入寇,兵部尚書丁汝夔核營伍不及五六萬人。驅出城門,皆流涕不敢前,諸將領亦相顧變色。汝夔坐誅。大學士嚴嵩乃請振刷以圖善后。吏部侍郎王邦瑞攝兵部,因言:“國初,京營勁旅不減七八十萬,元戎宿將常不乏人。自三大營變為十二團營,又變為兩官廳,雖浸不如初,然額軍尚三十八萬有奇。今武備積馳,見籍止十四萬余,而操練者不過五六萬,支糧則有,調遣則無。比敵騎深入,戰守俱稱無軍。即見在兵,率老弱疲憊、市井游販之徒,衣甲器械取給臨時。此其弊不在逃亡,而在占役;不在軍士,而在將領。蓋提督、坐營、號頭、把總諸官,多世胄紈袴,平時占役營軍,以空名支餉,臨操則肆集市人,呼舞博笑而已。先年,尚書王瓊、毛伯溫、劉天和常有意振飭。然將領惡其害己,陰謀阻撓,軍士又習于驕惰,競倡流言,事復中止,釀害至今。乞大振乾綱,遣官精核。”帝是其言,命兵部議興革。

  于是悉罷團營、兩官廳,復三大營舊制。更三千曰神樞。罷提督、監槍等內臣。設武臣一,曰總督京營戎政,以咸寧侯仇鸞為之;文臣一,曰協理京營戎政,即以邦瑞充之。其下設副參等官二十六員。已,又從部議,以四武營歸五軍營中軍,四勇營歸左右哨,四威營歸左右掖。各設坐營官一員,為正兵,備城守;參將二員,備征討。帝以營制新定,告于太廟行之。又遣四御史募兵畿輔、山東、山西、河南,得四萬人,分隸神樞、神機。各設副將一,而增能戰將六員,分領操練。大將所統三營之兵,居常名曰練勇,有事更定職名。五軍營:大將一員,統軍一萬,總主三營副、參、游擊、佐擊及坐營等官;副將二員,各統軍七千;左右前后參將四員,各六千;游擊四員,各三千。外備兵六萬六千六百六十人。神樞營:副將二員,各統軍六千;佐擊六員,各三千。外備兵四萬人。神機營亦如之。已,又定三大營官數:五軍營一百九十六員,神樞營二百八員,神機營一百八十二員,共五百八十六員。在京各衛軍,俱分隸三營。分之為三十營,合之為三大營。終帝世,其制屢更,最后中軍哨掖之名亦罷,但稱戰守兵兼立車營。

  故事,五軍府皆開府給印,主兵籍而不與營操,營操官不給印,戎政之有府與印,自仇鸞始。鸞方貴幸,言于帝,選各邊兵六萬八千人,分番入衛,與京軍雜練,復令京營將領分練邊兵,于是邊軍盡隸京師。塞上有警,邊將不得征集,邊事益壞。鸞 ,乃罷其所置戎政廳首領官之屬,而入衛軍則惟罷甘肅者。

  隆慶四年,大學士趙貞吉請收將權,更營制。極言戎政之設府鑄印,以數十萬眾統于一人,非太祖、成祖分府分營本意。請以官軍九萬分五營,營擇一將,分統訓練。詔下廷臣議。尚書霍冀言:“營制,世宗熟慮而后定,不宜更。惟大將不當專設,戎政不宜有印,請如貞吉言。”制曰“可”。于是三大營各設總兵一,副將二。其參佐等官,互有增損,各均為十人。而五軍營兵,均配二營,營十枝,屬二副將分統。以侯伯充總兵,尋改曰提督。又用三文臣,亦稱提督。自設六提督后,各持意見,遇事旬月不決。給事中溫純言其弊,乃罷,仍設總督、協理二臣。

  萬歷二年,從給事中歐陽柏請,復給戎政印,汰坐營官二員。五年,巡視京營科臣林景旸請廣召募,立選鋒。是時,張居正當國,綜核名實,群臣多條上兵事,大旨在足兵、選將,營務頗飭。久之,帝厭政,廷臣漸爭門戶,習于偷惰,遂日廢弛。三十六年,尚書李化龍理戎政,條上京營積弊。敕下部議,卒無所振作。及兵事起,總督京營趙世新請改設教場城內,便演習。太常少卿胡來朝請調京軍戍邊,可變弱為強。皆無濟于用。

  天啟三年,協理侍郎朱光祚奏革老家軍,補以少壯。老家怨,以瓦礫投光祚,遂不果革。是時,魏忠賢用事,立內操,又增內臣為監視及把牌諸小內監,益募健丁,諸營軍多附之。

  莊烈帝即位,撤內臣,已而復用。戎政侍郎李邦華憤京營弊壞,請汰老弱虛冒,而擇材力者為天子親軍。營卒素驕,有疑其為變者。勛戚中官亦惡邦華害己,蜚語日聞。帝為罷邦華,代以陸完學,盡更其法。京營自監督外,總理捕務者二員,提督禁門、巡視點軍者三員,帝皆以御馬監、司禮、文書房內臣為之,于是營務盡領于中官矣。十年八月,車駕閱城,鎧甲旌旗甚盛,群臣悉鸞帶策馬從。六軍望見乘輿,皆呼萬歲。帝大悅,召完學入御幄獎勞,酌以金卮,然徒為容觀而已。

  時兵事益亟。帝命京軍出防剿,皆監以中官。廩給優渥,挾勢而驕,多奪人俘獲以為功,輕折辱諸將士,將士益解體。周延儒再入閣,勸罷內操,撤諸監軍。京兵班師還。時營將率內臣私人,不知兵。兵惟注名支糧,買替紛紜,朝甲暮乙,雖有尺籍,莫得而識也。帝屢旨訓練,然日不過二三百人,未昏遂散。營兵十萬幸抽驗不及,玩愒佚罰者無算。帝嘗問戎政侍郎王家彥,家彥曰:“今日惟嚴買替之禁,改操練之法,庶可救萬一,然勢已晚。”帝不懌而罷。十六年,襄城伯李國禎總戎政,內臣王承恩監督京營。明年,流賊入居庸關,至沙河。京軍出御,聞炮聲潰而歸。賊長驅犯闕,守陴者僅內操之三千人,京師遂陷。

  大率京軍積弱,由于占役買閑。其弊實起于紈袴之營帥,監視之中官,竟以亡國云。

  京營之在南者,永樂北遷,始命中府掌府事官守備南京,節制在南諸衛所。洪熙初,以內臣司守備。宣德末,設參贊機務官。景泰間,增協同守備官。成化末,命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視五部特重。先是,京師立神機營,南京亦增設,與大小二教場同練。軍士常操不息,風雨方免。有逃籍者,憲宗命南給事御史時至二場點閱。成國公朱儀及太監安寧不便,詭言軍機密務,御史詰問名數非宜。帝為罪御史,仍令守備參贊官閱視,著為令。

  嘉靖中,言者數奏南營耗亡之弊。二十四年冬,詔立振武營,簡諸營銳卒充之,益以淮揚趫〗捷者。江北舊有池河營,專城守,護陵寢。二營兵各三千,領以勛臣,別設場訓練。然振武營卒多無賴子。督儲侍郎黃懋官抑削之,遂嘩,毆懋官至 。詔誅首惡,以戶部尚書江東為參贊。東多所寬假,眾益驕,無復法紀。給事中魏元吉以為言,因舉浙直副總兵劉顯往提督。未至,池河兵再變,毆千戶吳欽。詔顯亟往,許以川兵五百自隨,事始定。隆慶改元,罷振武營,以其卒千余仍隸二場及神機營。

  萬歷十一年,參贊尚書潘季馴言:“操軍原額十有二萬,今僅二萬余。祖軍與選充參半,選充例不補,營伍由是虛。請如祖軍收補。”已而王遴代季馴,言:“大小二場,新舊官軍二萬三千有余。請如北京各邊,三千一百二十人為一枝,每枝分中、左、右哨,得兵七枝。馀置旗鼓下,備各營缺。”從之。巡視科臣阮子孝極論南營耗弊,言頗切中,然卒無振飭之者。已,從尚書吳文華請,增參贊旗牌,得以軍法從事,兼聽便宜調遣。三十一年,添設南中軍標營,選大教場卒千余,設中軍參將統練。規制雖具,而時狃茍安,阘茸一如北京。及崇禎中,流寇陷廬、鳳,踞上流,有窺留都意。南中將士日夜惴惴,以護陵寢、守京城為名,幸賊不東下而已。最后,史可法為參贊尚書,思振積弊,未久而失,蓋無可言焉。

  侍衛上直軍之制。太祖即吳王位,其年十二月設拱衛司,領校尉,隸都督府。洪武二年,改親軍都尉府,統中、左、右、前、后五衛軍,而儀鑾司隸焉。六年,造守衛金牌,銅涂金為之。長一尺,闊三寸。以仁、義、禮、智、信為號。二面俱篆文:一曰“守衛”,一曰“隨駕”。掌于尚寶司,衛士佩以上直,下直納之。十五年,罷府及司,置錦衣衛。所屬有南北鎮撫司十四所,所隸有將軍、力士、校尉,掌直駕侍衛、巡察緝捕。已又擇公、侯、伯、都督、指揮之嫡次子,置勛衛散騎舍人,而府軍前衛及旗手等十二衛,各有帶刀官。錦衣所隸將軍,初名天武,后改稱大漢將軍,凡千五百人。設千、百戶,總旗七員。其眾自為一軍,下直操練如制,缺至五十人方補。月糈二石,積勞試補千、百戶,亡者許以親子弟魁梧材勇者代,無則選民戶充之。

  永樂中,置五軍、三千營。增紅盔、明甲二將軍及叉刀圍子手之屬,備宿衛。校尉、力士僉民間丁壯無惡疾、過犯者。力士先隸旗手衛,后改隸錦衣及騰驤四衛,專領隨駕金鼓、旗幟及守衛四門。校尉原隸儀鑾司,司改錦衣衛,仍隸焉。掌擎執鹵簿儀仗,曰鑒輿,曰擎蓋,曰扇手,曰旌節,曰旗幢,曰班劍,曰斧鉞,曰戈戟,曰弓矢,曰馴馬,凡十司,及駕前宣召差遣,三日一更直。設總旗、小旗,而領以勛戚官。官凡六:管大漢將軍及散騎舍人、府軍前衛帶刀官者一,管五軍營叉刀圍子手者一,管神樞營紅盔將軍者四。圣節、正旦、冬至及大祀、誓戒、冊封、遣祭、傳制用全直,直三千人,余則更番,器仗衣服位列亦稍殊焉。凡郊祀、經筵、巡幸侍從各有定制,詳《禮志》中。居常,當直將軍朝夕分候午門外,夜則司更,共百人。而五軍叉刀官軍,悉于皇城直宿。掌侍衛官輸直,日一員。惟掌錦衣衛將軍及叉刀手者,每日侍。尤嚴收捕之令,及諸脫更離直者。共計錦衣衛大漢將軍一千五百七人,府軍前衛帶刀官四十,神樞營紅盔將軍二千五百,把總指揮十六,明甲將軍五百二,把總指揮二,大漢將軍八,五軍營叉刀圍子手三千,把總指揮八,勛衛散騎舍人無定員,旗手等衛帶刀官一百八十,此侍衛親軍大較也。

  正統后,妃、主、公、侯、中貴子弟授官者,多寄祿錦衣中。正德時,奏帶傳升冒銜者,又不下數百人。武宗好養勇士,嘗以千、把總四十七人,注錦衣衛帶俸舍、余千一百人充御馬監家將勇士,食糧騎操。又令大漢將軍試百戶,五年實授,著為令。幸竇開而恩澤濫,宿衛稍輕矣。至萬歷間,衛士多占役、買閑,其弊亦與三大營等。雖定離直者奪月糈之例,然不能革。

  太祖之設錦衣也,專司鹵簿。是時方用重刑,有罪者往往下錦衣衛鞫實,本衛參刑獄自此始。文皇入立,倚錦衣為心腹。所屬南北兩鎮撫司,南理本衛刑名及軍匠,而北專治詔獄。凡問刑、奏請皆自達,不關白衛帥。用法深刻,為禍甚烈,詳《刑法志》。又錦衣緝民間情偽,以印官奉敕領官校。東廠太監緝事,別領官校,亦從本衛撥給,因是恒與中官相表里。皇城守衛,用二十二衛卒,不獨錦衣軍,而門禁亦上直中事。京城巡捕有專官,然每令錦衣官協同。地親權要,遂終明之世云。初,太祖取婺州,選富民子弟充宿衛,曰御中軍。已,置帳前總制親兵都指揮使。后復省,置都鎮撫司,隸都督府,總牙兵巡徼。而金吾前后、羽林左右、虎賁左右、府軍左右前后十衛,以時番上,號親軍。有請,得自行部,不關都督府。及定天下,改都鎮撫司為留守,設左右前后中五衛,關領內府銅符,日遣二人點閱,夜亦如之,所謂皇城守衛官軍也。

  二十七年,申定皇城門禁約。凡朝參,門始啟,直日都督、將軍及帶刀、指揮、千百戶、鎮撫、舍人入后,百官始以次入。上直軍三日一更番,內臣出入必合符嚴索,以金幣出者驗視勘合,以兵器雜藥入門者擒治,失察者重罪之。民有事陳奏,不許固遏。帝念衛士勞苦,令家有婚喪、疾病、產子諸不得已事,得自言情,家無余丁,父母俱病者,許假侍養,愈乃復。

  先是,新宮成,詔中書省曰:“軍士戰斗傷殘,難備行伍,可于宮墻外造舍以居之,晝則治生,夜則巡警。”其后,定十二衛隨駕軍上直者,人給錢三百。二十八年,復于四門置舍,使恩軍為衛士執爨。恩軍者,得罪免 及諸降卒也。

  永樂中,定制,諸衛各有分地。自午門達承天門左右,逮長安左右門,至皇城東西,屬旗手、濟陽、濟川、府軍及虎賁右、金吾前、燕山前、羽林前八衛。東華門左右至東安門左右,屬金吾、羽林、府軍、燕山四左衛。西華門左右至西安門左右,屬四右衛。玄武門左右至北安門左右,屬金吾、府軍后及通州、大興四衛。衛有銅符,頒自太祖。曰承,曰東,曰西,曰北,各以其門名也。巡者左半,守者右半。守官遇巡官至,合契而從事。各門守衛官,夜各領銅令申字牌巡警,自一至十六。內皇城衛舍四十,外皇城衛舍七十二,俱設銅鐸,次第循環。內皇城左右坐更將軍百,每更二十人,四門走更官八,交互往來,鈐印于籍以為驗。都督及帶刀、千百戶日各一人,領申字牌直宿,及點各門軍士。后更定都督府,改命侯、伯僉書焉。

  洪熙初,更造衛士懸牌。時親軍缺伍,衛士不獲代。帝命選他衛軍守端、直諸門,尚書李慶謂不可。帝曰:“人主在布德以屬人心,茍心相屬,雖非親幸,何患焉。”宣德三年,命御史點閱衛卒。天順中,復增給事中一人。成化十年,尚書馬文升言:“太祖置親軍指揮使司,不隸五府。文皇帝復設親軍十二衛,又增勇士數千員,屬御馬監,上直,而以腹心臣領之。比者日廢弛,勇士與諸營無異,皇城之內,兵衛無幾,諸監門卒尤疲羸,至不任受甲。宜敕御馬監官,即見軍選練。仍敕守衛官常嚴步伍,譏察出入,以防微銷萌。”帝然其言,亦未能有所整飭。

  正德初,嚴皇城紅鋪巡徼,日令留守衛指揮五員,督內外夜巡軍。而兵部郎中、主事各一人,同御史、錦衣衛稽閱,毋攝他務。嘉靖七年,增直宿官軍衣糧,五年一給。萬歷十一年,于皇城內外設把總二員,分東西管理。時門禁益弛,衛軍役于中官,每至空伍,賃市兒行丐應點閱。叉刀、紅盔日出始一入直,直廬虛無人。坐更將軍皆納月鏹于所轄。凡提號、巡城、印簿、走更諸事悉廢。十五年,再申門禁。久之,給事中吳文煒乞盡復舊制。不報。末年,有失金牌久之始覺者。梃擊之事,張差一妄男子,得闌入殿廷,其積弛可知。是后中外多事,啟、禎兩朝雖屢申飭,竟莫能挽,侵尋以至于亡。

  京城巡捕之職,洪武初,置兵馬司,譏察奸偽。夜發巡牌,旗士領之,核城門扃鐍及夜行者。已改命衛所鎮撫官,而掌于中軍都督府。永樂中,增置五城兵馬司。宣德初,京師多盜,增官軍百人,協五城逐捕。已,復增夜巡候卒五百。成化中,始命錦衣官同御史督之。末年,撥給團營軍二百。弘治元年,令三千營選指揮以下四員,領精騎巡京城外,又令錦衣官五、旗手等衛官各一,分地巡警,巡軍給牌。五年,設把總都指揮,專職巡捕。正德中,添設把總,分畫京城外地,南抵海子,北抵居庸關,西抵盧溝橋,東抵通州。復增城內二員,而益以團營軍,定官卒賞罰例。末年,邏卒增至四千人,特置參將。

  嘉靖元年,復增城外把總一員,并舊為五,分轄城內東西二路,城外西南、東南、東北三路,增營兵馬五千。又十選一,立尖哨五百騎,厚其月糈。命參將督操,而監以兵部郎。是時京軍弊壞積久,捕營亦然。三十四年,軍士僅三百余。以給事中丘岳等言,削指揮樊經職,而禁以軍馬私役騎乘。萬歷十二年,從兵部議,京城內外盜發,自卯至申責兵馬司,自酉至寅責巡捕官,賊眾則協力捕剿。是后,軍額倍增,駕出及朝審、錄囚皆結隊駐巷口。籍伍雖具,而士馬實凋弊不足用。捕營提督一,參將二,把總十八,巡軍萬一千,馬五千匹。盜賊縱橫,至竊內中器物。獲其橦索,竟不能得也。莊烈帝時,又以兵部左侍郎專督。然營軍半虛廩,馬多雇人騎,失盜嚴限止五日,玩法卒如故。

  四衛營者,永樂時,以迤北逃回軍卒供養馬役,給糧授室,號曰勇士。后多以進馬者充,而聽御馬監官提調,名隸羽林,身不隸也。軍卒相冒,支糧不可稽。宣德六年,乃專設羽林三千戶所統之,凡三千一百余人。尋改武驤、騰驤左右衛,稱四衛軍。選本衛官四員為坐營指揮,督以太監,別營開操,稱禁兵。器械、衣甲異他軍,橫于輦下,往往為中官占匿。弘治末,勇士萬一千七百八十人,旗軍三萬一百七十人,歲支廩粟五十萬。孝宗納廷臣言,核之。又令內臣所進勇士,必由兵部驗送乃給廩,五年籍其人數,著為令。省度支金錢歲數十萬。武宗即位,中官寧瑾乞留所汰人數。言官及尚書劉大夏持不可,不聽。后兩官廳設,遂選四衛勇士隸西官廳,掌以邊將江彬、太監張永等。

  世宗入立,詔自弘治十八年存額外,悉裁之,替補必兵部查駁。而御馬監馬牛羊,令巡視科道核數。既而中旨免核,馬多虛增。后數年,御馬太監閔洪復矯旨選四衛官。給事中鄭自璧劾其欺蔽,不報。久之,兵部尚書李承勛請以選核仍隸本部,中官謂非便。帝從承勛言。十六年,又命收復登極詔書所裁者,凡四千人。后五年,內臣言,勇士僅存五千余,請令子侄充選,以備邊警。部臣言:“故額定五千三百三十人。八年清稽,已浮其數,且此營本非為備邊設者。”帝從部議。然隱射、占役、冒糧諸弊率如故。萬歷二年,減坐營官二員。已,復定營官缺由兵部擇用。其后復為中官所撓,仍屬御馬監。廷臣多以為言,不能從。四十二年,給事中姚宗文點閱本營,言:“官勇三千六百四十七,僅及其半。馬一千四十三,則無至者。官旗七千二百四十,止四千六百余。馬亦如之。乞下法司究治。”帝不能問。天啟末,巡視御史高弘圖請視三大營例,分弓弩、短兵、火器,加以訓練。至莊烈帝時,提督內臣曹化淳奏改為勇衛營,以周遇吉、黃得功為帥,遂成勁旅,出擊賊,輒有功。得功軍士畫虎頭于皂布以衣甲,賊望見黑虎頭軍,多走避,其得力出京營上云。

譯文及注釋

  明朝以武力平定全國,革除元朝的舊制度,從京城到郡縣,都建立衛所。

  地方的衛所由都司管轄,京城的衛所由五軍都督府管轄,至于上十二衛是皇帝的隨身衛兵,與它們沒關系。

  打仗就任命將領擔任總兵官,征調衛所的軍隊讓他們帶領;仗打完后就將領上交所佩帶的官印,官軍回到各自的衛所。

  大概得到了唐朝府兵制留下的意旨。

  明成祖向北遷都后,完全遵照明太祖時的制度,然而宦官監軍,危險的征兆開始出現。

  洪熙、宣德以后,對太平安定習以為常而有所忽略,所以不久就發生了土木之難。

  于謙創立團營,選拔精銳,統一號令,士兵與將領互相熟悉,他的方法比較好。

  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兵制屢屢更改,然而兵威漸漸不振。

  衛所的士兵因定期輪流到京城宿衛而疲憊,京城的軍隊因被調遣干分外雜務而困苦。

  漸漸到了末世,軍籍久已空虛,軍隊衰弱耗損,流竄的強盜紛紛起來作亂,全國土崩瓦解。

  宦官在關口城門投降,保衛京城的軍隊在城外被擊潰,而國家于是就滅亡了。

  現在收集這一個朝代規章制度的詳細材料,以及輿軍政有關的情況,著錄在本篇中。

  京軍有三大營,一個叫五軍營,一個叫三千營,一個叫神機營。

  它們的制度都在永樂年間完備。

  最初,明太祖建立統軍元帥府,統率各路士兵,不久改名大都督府。

  用哥哥的兒子朱文正任大都督,調度指揮朝廷、地方各路軍隊。

  京城內外設置一大一小兩個場,分別訓練四十八衛的士兵。

  后來,大都督府又分成前、后、中、左、右五軍都督府。

  洪武四年,士兵的數目為二十萬七千八百多人。

  成祖將京軍衛增加到七十二個。

  又將步騎軍分成中軍,左、右掖,左、右哨,也稱他們為五軍。

  每年征調中都、山東、河南、大寧的軍隊輪番到京城守衛,隸屬京軍。

  設置提督內臣一名,武臣二名,掌號頭官二名;大營設坐營官一名,把總二名;中營設坐營官一名,馬隊把總、步隊把總各一名。

  左右掖、哨官也如此。

  又有十二營,負責伴隨皇帝的馬隊官兵,設置把總二名。

  還有圍子手營,負責操練當值的叉刀手和京衛中的步兵官軍,設置坐營官一名,統率四個司,用一、二、三、四作為名號,各設把總二名。

  還有幼官舍人營,負責操練京衛中的幼官和世襲武官的子弟應襲舍人,設坐營官一名,四個司各設把總一名。

  這就是五軍營的部署。

  后來,獲得邊境外三千降服的人,建立營分成五司。

  一司掌管大駕龍旗、寶纛、勇字旗、負御寶以及兵仗局器物當值官軍。

  一司掌管左右二十隊勇字旗、大駕旗纛金鼓當值官軍。

  一司掌管傳令營旗牌,御用監盔甲、尚冠、尚衣、尚履器物當值官軍。

  一司掌管大駕勇字旗、五軍紅盔貼直軍當值官軍。

  一司掌管 虎手+馬轎以及前哨馬營當值明甲官軍、隨侍營隨侍束宮官舍、遼東備御回還官軍。

  提督內臣二名,武臣二名,執掌號頭官二名,坐司官五名,見操把總三十四名,當值把總十六名,明甲把總四名。

  這就是三千營的部署。

  后來,征討交趾,獲得使用火器的方法,設立軍營演習。

  提督內臣、武臣,執掌號頭官,都比照三千營的制度設置,也分為五軍。

  中軍,設坐營內臣一名,武臣一名。

  它下屬的四個司,各設監槍內臣一名,把司官一名,把總官二名。

  左、右掖,左、右哨都如此。

  又因獲得都督譚廣的五千匹馬,設置五千下營,負責演練火器以及跟隨皇帝的護衛馬隊官軍。

  設坐營內臣、武臣各一名,它屬下的四個司,各設把司官二名。

  這就是神機營的部署。

  平時,五軍營操練結營布陣,三千營操練巡視警備,神機營操練火器。

  皇帝出征,皇帝的大營便位于正中,五軍分別駐扎在四周,步兵在肉騎兵在外,騎兵之外是神機營,神機營之外是長圍,方圓二十里,在這中間割草打柴。

  三大營的制度就是這樣。

  洪熙年間,開始任命一名武臣全面管理營中政務。

  宣德五年,按照成國公朱勇的意見,挑選京衛中的士兵隸屬五軍進行訓練。

  第二年,命令科道以及錦衣官核實各衛的士兵數目。

  皇帝征討朱高煦以及打敗兀良哈,都是依靠京營取得勝利。

  正統二年,又因為朱勇的意見,下令錦衣等衛、守陵衛士兵保留各自人數的一半,其中當值的旗校官隸屬錦衣衛監督操練,其余的全部歸屬三大營。

  土木之難,京軍幾乎全部覆滅。

  景帝任用于謙為兵部尚書。

  于謙認為三大營各有各的命令,臨時調遣,士兵與將領互相不熟悉,于是請求從各營挑選十萬精兵,分成十個營進行操練。

  每個營設都督一名,號頭官一名,都指揮二名,把總十名,領隊一百名,管隊二百名。

  從三個營的都督中推選一人充當總兵官,用宦官監督,任命兵部尚書或都御史一人做提督。

  其余軍士返歸原來的營,稱為老家。

  京軍的制度變革了一次。

  英宗恢復帝位,于謙被 ,團營被廢除。

  憲宗登上皇位,恢復團營,增到十二個。

  成化二年,再次廢除。

  命令分作一等、次等進行訓練。

  不久挑選獲得一等軍十四萬有余。

  皇帝認為數量太多,命令仍舊分成十二個營進行操練,而且區分它們的名稱,有奮、耀、練、顥四個武營,敢、果、效、鼓四個勇營,立、伸、揚、振四個威營。

  任命十二個侯掌管它們,各自用都指揮輔佐,用宦官監督,用功臣任提督,將這些軍隊命名為選鋒。

  不勝任的仍舊返本營作老家以供役使,于是團營的制度又稍稍變革。

  成化二十年,建立彈忠、效義兩個營;操練京衛中的舍人、余丁。

  這兩個營,丞樂年間設置,后來廢除,到這時重新設立。

  不久,認為沒有用處而廢除。

  皇帝在位時間長久,特別留意京營,然而欠缺的士兵敷達到七萬五千多,大多被居于高位有權勢的人私占。

  又任用汪直全面監督團營,禁軍讓宦官獨自掌管,從成化年間開始。

  孝宗登上皇位,就任命都御史馬文升為提督。

  這個時候營中的軍士已久為土木建筑事務所困苦。

  成化末年,余子俊曾講到這個情況,馬文升再次竭力陳述這樣不行。

  又請求從每個營中選拔精銳的騎兵、步兵二千名,遇到緊急情況征用調遣。

  而且依照洪武、永樂時的舊例,每五天操練一次,其中用兩天練習排陣扎營,用三天演習武藝。

  皇帝依從了他的意見。

  這時尚書劉大夏陳述十件弊端,又上書請求減少整修干清宮的士兵。

  宦官說他不顧念皇帝的大工程,大學士劉健說:“愛護士兵,是司馬的職責。”皇帝采納了劉大夏的意見。

  恰逢戶部主事李夢陽竭力論述讓士兵服勞役的害處,并且牽連到宦官中掌管軍隊的人。

  因為言辭中冒犯了壽寧侯張鶴齡,被關押進囚禁鈇犯的大牢里,于是劉大夏的建議被擱置汝有實行。

  武宗登上皇位,十二營的精兵僅有六萬零五百多人,稍微體弱的士兵不過二萬五千人而已。

  給事中葛嵩請求選拔五軍、三千營中的精銳歸屬團練,而保存八萬多人在營中供役使。

  惠安伯張偉胡亂稱引舊制度來反對,此事就停止了,私占軍役像從前一樣。

  朱寞鐳反叛,太監張永率領京城軍隊前往討伐,宦官的權力更加重。

  等到流竄的強盜起來造反,邊鎮將領江彬等人得到寵幸,請求調遣邊境的軍隊入京守衛。

  于是征集九邊的突騎家丁幾萬人到京城,稱為外四家。

  建立兩個官廳,選拔團營以及勇士、四衛軍在西官廳操練,正德元年,所選拔的官軍在柬官廳操練。

  從此兩個官廳的軍士成了選鋒,而十二團營將成為老家。

  武宗去世,大臣根據皇帝臨終留下的命令廢除了兩個官廳。

  當這個時候,土木建筑工程浩大繁多,邊鎮將領當權,京營的軍政更加大大敗壞。

  給事中王良佐奉皇帝的命令選拔軍隊,查考軍籍有三十八萬多人,然而實有人數不到十四萬,被選中的僅有兩萬多。

  世宗登上皇位,遇了很久,依從朝廷大臣的意見,任命一名通曉軍事的文臣統領京營。

  這個時候額定兵士數應是十萬七千多人,然而實有人數僅僅一半。

  專門管理京營的兵部尚書李承勛請求補足十二萬的數量。

  兵部議定遵照弘治年問的例子,年老的用青壯年替補,逃跑了的、 去了的清軍官按期解送補充。

  依從了這個意見。

  嘉靖十五年,都御史王廷相任團營提督,備文向上陳述三個弊病。

  一,士兵車役之外的徭役多,一年到頭從事土木工程,不能進行操練。

  雖名為聽候出征的團營,實際與農夫沒有差別。

  二,士兵替代,下級官吏索要大筆賂賄。

  貧窮的士兵不能行賄,年老體弱仍得遇且過地服役,而精壯的年輕人不能收編訓練。

  三,有錢的士兵害怕營中操練和征調,都賄賂軍官把自己安插在老家營的數目中。

  貧窮的雖然老邁疲弱,仍照常操練。

  意見很中肯。

  不久兩郊九廟各宮殿的工程興起,役使士兵更多。

  兵部請求將輪班服役的士兵分為兩部分,一半留在團營操練,一半解散遣返,而收取這部分人出月俸以雇人服勞役。

  詔令實行了一年。

  此后邊防發生緊急情況,團營現有的士兵少,僅挑選了三萬騎兵,仍舊號稱東西官廳。

  其余的都年老體弱,仍舊作營帥、宦官私人的雜役。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進犯,兵部尚書丁汝夔核實營中軍隊不到五六萬人。

  驅遣出城門,都流著眼淚不敢向前,眾將領也你看我,我看你,變了臉色。

  丁汝夔得罪被 。

  大學士嚴嵩于是請求振奮更新以求妥善解決遺留的事情。

  吏部侍郎王邦瑞代理兵部尚書,因而說:“開國之初,京營精銳部隊不少于七八十萬,主帥老將經常不缺乏人員。

  自從三大營改變為十二團營,再變成兩官廳,雖然漸漸不如當初,然而額定士兵數目還有三十八萬多。

  而今軍備積久廢弛,軍籍中現有人數僅十四萬多,而操練的不過五六萬。

  支取口糧倒有人,調遣時就沒有人。

  等到敵人的騎兵侵入,作戰、防守都說沒有軍隊。

  就現有的士兵,大都是年老體弱疲憊無力、集市無賴和游動販賣的人,盔甲武器臨時纔拿取供給。

  造成這種弊端不是因為士兵逃跑,而是因為占用士兵服工役;不是因為士兵,而是因為將領。

  因為提督、坐營、號頭、把總各將官大多是世家貴族有錢子弟,平時讓營中的士兵服工役,用虛假名字支取糧餉,臨到操練的時候就大肆招集街市中的人,亂叫亂舞討人笑話而已。

  往年,尚書王瓊、毛伯溫、劉天和曾經有意整頓。

  然而將領厭惡這樣會損害自己,陰謀阻撓,士兵又習慣于驕橫懶惰,競相傳布流言,事情再次中止,釀成禍害直至今天。

  請求大力整頓朝政,派遣官員精確調查。”皇帝認為他的意見對,下令兵部討論興利除弊。

  于是全部廢除團營、雨官廳,恢復三大營舊有制度。

  將三千營改名為神樞營。

  罷免任提督、監槍等職的宦官。

  設立一名武臣,稱做總督京營戎政,以咸寧侯仇鸞任此職;設立一名文臣,稱做協理京營戎政,就以王邦瑞住此職。

  以下設置副參等官吏二十六名。

  后來,又依從兵部的意見,將四個武營歸并入五軍營的中軍,四個勇營歸并入左右哨,四個威營歸并入左右掖。

  各設立坐營官一名,是主力部隊,用作守城;設立參將二名,用作出征討伐。

  皇帝因為軍營的制度重新制定,向太廟祭告而后實施。

  又派遣四個御史往京城附近、山東、山西、河南招募士兵,獲得四萬人,分別隸屬神樞營、神機營。

  各設置副將一名,而且增加有征戰才能的將領六名,分別帶領操練。

  大將所統率的三個營的士兵,平常稱做練勇,有任務時再換名稱。

  五軍營:大將一名,率領軍隊一萬,全面管轄三個營的副將、參將、游擊、佐擊以及坐營等官員;副將二名,各統兵七千;左右前后參將四名,各統兵六千;游擊四名,各統兵三千。

  另外備兵六萬六千六百六十人。

  神樞營:副將二名,各統兵六千;佐擊六名,各統兵三千。

  另外備兵四萬人。

  神機營也如此。

  后來,又限定三大營的官吏數量:五軍營一百九十六名,神樞營二百零八名,神機營一百八十二名,總共五百八十六名。

  在京城的各衛士兵,都分別隸屬三大營。

  細分成三十個營,合起來是三個大營。

  整個嘉靖帝在位期間,京營的制度屢次更改,最后中軍、哨、掖的名目也廢棄,只稱做戰守兵兼立車營。

  舊例,五軍府都開府授軍印,掌管兵籍而不參與營中操練,營操官不授給軍印。

  軍政有軍府與印信,從仇鸞開始。

  仇鸞正被寵幸的時候,向皇帝進言,挑選各邊鎮的士兵六萬八千人,輪番進京護衛,和京城的軍隊混雜操練,又命令京營的將領分別演練邊鎮士兵,于是邊鎮軍隊全部隸屬京城軍隊。

  邊塞上有危險,邊鎮將領無士兵可以征集,邊防事務更加敗壞。

  仇鸞 后,纔廢除他所設置的戎政廳首領官之類,然而入京護衛的軍隊只是停調了甘肅的邊軍。

  隆慶四年,大學士趙貞吉請求收回將領的軍權,變更京營制度。

  竭力進言軍政設置軍府鑄造軍印,將敷十萬軍隊交給一個人統率,不是太祖、成祖分府分營的本來意圖。

  請求將九萬官軍分成五個營,每營選擇一名將領,分別統率訓練。

  皇帝頒詔書命令將趟貞吉的意見交給朝廷大臣討論。

  尚書霍冀說:“京營制度,世宗深思熱慮后纔制定,不應該更改。

  祇是大將不應當專門設置,軍政不應當有軍印,請求依從趙貞吉的意見。”皇帝下命令說“可以”。

  于是三大營各設置總兵一名,副將二名。

  那些參將、佐擊等官員,有的增加有的減少,各大營都是十名。

  而五軍營的士兵,都配備兩個營,每營細分成十枝,隸屬兩名副將分別統率。

  用侯、伯充當總兵,不久改稱提督。

  又任用三個文臣,也稱作提督。

  自從設置六位提督后,各持己見,遇到事情很久不能決定。

  給事中溫純進言它的弊病,纔廢除,仍舊設總督京營戎政、協理京營戎政二名大臣。

  萬歷二年,依從給事中歐陽柏的請求,重新給予軍政軍印,裁減兩名坐營官。

  萬歷五年,巡視京營科臣林景旸請求擴大士兵招募,設立選鋒。

  這時,張居正掌權,綜合考核名稱和實際是否一致,眾大臣大多備文上書陳說軍隊事務,主要意見在補足士兵、挑選將領,京營事務多有整頓。

  后來,皇帝厭倦政務,朝廷大臣漸漸有了黨派爭執,習慣于茍且怠惰,于是軍務一天天地敗壞。

  萬歷三十六年,兵部尚書李化龍管理軍政,備文上書陳述京營由來已久的弊病。

  皇帝命令將李化龍的意見交兵部討論,最終沒有整頓的具體措施。

  等到戰爭發生,總督京營的趙世新請求將演武場改設在城內,方便演練。

  太常少卿胡來朝請求調遣京城軍隊戍守邊防,可以使京軍由弱變強。

  都對用兵沒有起到幫助作用。

  玉啟三年,協理侍郎朱光祚上害請求革除老家軍,用青壯年補充。

  老家軍士兵怨恨,用瓦片石子投擲朱光祚,于是最終役能革除。

  這時,魏忠賢當權,設立內操,挑選太監在宮中授甲操練,又增加宦官擔任監視以及把牌等小內監,更多地招募壯丁,各營軍隊大多依附他。

  莊烈帝登上皇位,撤去宦官,不久又重新任用。

  戎政侍郎李邦華憂憤京營敗壞,請求淘汰年老體弱和假冒的人,從而選擇有勇力的作為皇帝的親軍。

  京營士兵向來驕橫,有的懷疑李邦華要發動變亂。

  功臣、皇戚、宦官也厭惡李邦華損害自己,流言漸漸傳到皇帝耳朵里。

  皇帝因此罷免了李邦華,讓陸完學接替他,全部改變了他的舉措。

  京營除了監督似外,總理捕務的兩名,提督禁門、巡視點軍的三名,皇帝都讓御馬監、司禮監、文書房的太監擔任,于是軍營事務完全被宦官控制了。

  崇禎十年八月,皇帝檢查城防事務,鏜甲旗幟很壯盛,眾人臣全都穿著官服騎馬跟隨。

  六軍望見皇帝,都高呼萬歲。

  皇帝大喜,將陸完學召入自己的帳篷獎賞慰問,用金杯賞他酒喝,然而不過是儀式好看而已。

  這時軍事形勢更加緊急。

  皇帝命令京城軍隊出京防衛討伐,都用宦官作監軍。

  俸祿優厚,依仗權勢而驕橫,多奪取別人的戰利品作為自己的功勞,動輒侮辱眾將領軍士,將領士兵更加人心渙散。

  周延儒再次進入內閣,規勸廢除內操,撤除各監軍。

  京城士兵撤軍回京。

  這時京營將領都是宦官的親信,不懂軍務。

  士兵只注冊姓名支取糧俸,出錢雇人頂替的情況很多,早晨還是甲,晚上就變成了乙,雖然有軍人名籍,但沒有辦法識別。

  皇帝屢次下旨命令訓練,然而每日不過兩三百人操練,不到黃昏就解散了。

  十萬營兵都僥幸抽查不到自己,貪圖安逸違反法紀而逃脫處罰的不可勝數。

  皇帝曾經詢問戎政侍郎王家彥,王家彥說:“現在只有嚴格出錢雇人頂替的禁令,改革操練的方法,大概可以挽救萬分之一,然而形勢已經來不及了。”皇帝不高興而中止。

  崇禎十六年,襄城伯李國禎主持軍政,宦官王承恩監察督促京營。

  第二年,流竄的賊寇侵入居庸關,抵達沙河。

  京軍出京迎擊,聽見炮聲就潰散逃回京城n賊寇不停地快速推進進犯京城,守城軍士僅有內操的三千人,京城于是淪陷。

  大體上京軍漸漸疲弱,是因為占用軍役和出錢就能免去兵役。

  它的弊端事實上是由貴族有錢子弟出身的營中將帥,監視營軍的宦官引起的,最后導致國家的滅亡。

  在南方的京營,永樂年遷都北方時,開始任命中府掌府事官為南京守備,調度約束在南方的各個衛、所。

  洪熙初年,任用宦官為同守備。

  宣德末年,設置參贊機務官。

  景泰年間,增設協同守備官。

  成化末年,命令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與其它五部相比兵部特別受重視。

  在這以前,京城軍隊設立神機營,南京也增設,與大小兩個教場同樣操練。

  士兵經常操練不問斷,刮風下兩的時候纔免去。

  有逃避軍籍的人,憲宗命令南給事御史定期到兩個教場點名查閱。

  成國公朱儀以及太監安寧認為對自己不利,謊稱軍事是機密事務,御史追問軍人姓名人數不合適。

  皇帝因此責怪御史,仍舊命令守備參贊官檢閱視察,并寫定著錄為法令。

  嘉靖年問,諫官屢次上書說南營消耗逃亡的弊端。

  嘉靖二十四年冬天,皇帝下詔建立振武營,挑選各營精銳士兵充任,以淮、揚的矯健兵士補充。

  長江北面從前有池河營,專門負責城池的守備,保護帝王的墓園。

  兩個營的士兵各有三千,任用有功勞的大臣率領,分別設演武場訓練。

  然而振武營的士兵許多是無賴漢。

  督儲侍郎黃懋官抑制裁削士兵,于是軍隊突然嘩變,把黃懋官毆打致 。

  皇帝詔令誅 罪魁禍首,任命戶部尚書江柬任參贊。

  江束多方寬容,眾士兵越加驕橫,不再遵守法紀。

  給事中魏元吉就這種情況向皇帝進言,因而推舉浙、直副總兵劉顯前往擔任提督。

  還未到達,池河營士吳再次叛亂,毆打千戶昊欽。

  詔令劉顯迅速前往,允許他隨身帶領五百名川兵,事情纔平定。

  隆慶元年,廢除振武營,將它的一千多名士兵仍舊歸屬大小兩個教場和神機營。

  萬歷十一年,參贊尚書潘季馴建議:“操練軍原來數額是十二萬,現在僅有二萬多。

  祖籍軍人和選充軍人各占一半,選充按例不補充,營中軍隊因此空虛。

  請求按照祖籍軍人一樣招集補充。”不久王遴接替潘季馴,說:“大小兩個教場,新舊官軍有二萬三千多。

  請求與北京各邊鎮一樣,三千一百二十人分為一支,每支分為中、左、右哨,分得七支軍隊。

  其余的安置在旗手、鼓手中,預備各營的空缺。”依從了他的意見。

  巡枧科臣阮子孝竭力論說南營的消耗弊端,意見很切中弊端,然而終究沒有整頓南營的人。

  后來,依從尚書昊文華的請求,增設參贊旗牌,能夠依軍法辦事,而且任憑隨機調度派遣。

  萬歷三十一年,增設南中軍標營,挑選一千多名大教場的士兵,設置中軍參將指揮操練。

  規模制度雖然具備,然而當時習慣于茍且偷安,庸碌低劣完全與北京的軍隊一樣。

  到了崇禎年間,流竄的賊寇攻占廬、鳳,盤踞長江上游,有進攻留都南京的意圖。

  南營中的將領士兵每日每夜惴惴不安,以保護帝王的墓地、守衛南京城為借口,僥幸期望賊軍不往東邊進攻麗已。

  最后,史可法任參贊尚書,考慮整頓由來已久的弊端,不久就失敗了,大概沒有可以說的了。

  侍衛當值軍隊的制度。

  太祖登上昊王王位,在造年的十二月設置拱衛司,統領校尉,隸屬都督府。

  洪武二年,改名為親軍都尉府,統率中、左、右、前、后五衛軍,而儀鑾司隸屬于它。

  洪武六年,鑄造守衛金牌,用銅涂上金粉做成金牌。

  一尺長,三寸寬。

  用仁、義、禮、智、信為名號。

  兩面都是篆文:一面是“守衛”,一面是“隨駕”。

  由尚寶司掌管,衛兵佩帶著值班,下班時交回金牌。

  洪武十五年,廢除府以及司,設置錦衣衛。

  包括南北鎮撫司十四個所,管轄的有將軍、力士、校尉,負責護衛皇上、偵察逮捕。

  不久又選擇公、侯、伯、都督、指揮的嫡次子,設置勛衛散騎舍人,而府軍前衛以及旗手等十二個衛,各有各的帶)》官。

  錦衣所管轄的將軍,起初名號叫天武,后來改叫大漢將軍,一共一千五百人。

  設置于戶、百戶、總旗七名。

  錦衣衛的兵眾自為一軍,值班后按照制度操練,缺員到五十人纔補充。

  每月糧餉二石,積累功勞可試補擔任千戶、百戶, 去的允許讓親兄弟或兒子中身材魁梧有勇力的替代,若沒有就從百姓家挑選補充。

  丞樂年問,設置五軍、三千營。

  增設紅盔、明甲兩個將軍以及叉JJ圍子手之類,用來在皇官中值勤任警衛。

  校尉、力士全都是民間沒有大的疾病、沒犯過法的壯年男丁。

  力士起初隸屬旗手衛,后來改成隸屬錦衣以及騰壤四個衛,專門負責跟隨皇帝的金鼓、旗幟以及守衛四個宮門。

  枝尉最初隸屬儀鑾司,儀鑾司改成錦衣衛,仍然隸屬錦衣衛。

  負責舉持帝王出行時隨駕的儀仗,叫鑾輿,叫擎蓋,叫扇手,叫旌節,叫施幢,叫班竅g,叫斧鈸,叫戈戟,叫弓矢,叫馴馬,共十個司,以及皇帝跟前宣召使喚的人,每隔三天換一次班。

  設置總旗、小旗,用功臣皇戚率領。

  官員共六名:管轄大漢將軍以及散騎舍人、府軍前衛帶),官的一名,管轄五軍營叉J圈子手的一名,管轄神樞營紅盔將軍的四名。

  皇帝的生日、正月初一、冬至以及大祀、誓戒、冊封、遣祭、傳制采用全期值班制度,值班的有三千人,剩余的就輪番換班,器物儀仗衣服隊列排位也稍有不同。

  凡是在郊外祭祀天地、御前講席、皇帝巡游時的隨身衛士各有一定的制度,詳見《禮志》中。

  在平常,值班的軍官從早到晚各自在午門外守候,夜里就負責打更,總共一百人。

  而五車叉刀官軍,都在皇城值勤護衛。

  掌管衛兵的官員輪流值班,每天一名。

  只有掌管錦衣衛的軍官以及叉刀手的官員,每天值班。

  尤其嚴格執行拘捕的命令,以及嚴懲遲到早退擅離職守的人。

  總共計算錦衣衛大漢將軍一千五百零七人,府軍前衛帶)9官四十人,神樞營紅盔將軍二千五百人,把總指揮十六人,明甲將軍五百零二人,把總指揮二人,大漢將軍八人,五軍營叉刀圍子手三千人,把總指揮八人,勛衛散騎舍人沒有定數,旗手等衛帶刀官一百八十人,這就是皇帝隨身護衛軍隊的大致情況。

  至統以后,妃、主、公、侯、得寵宦官的子侄中被授予官位的,大多在錦衣衛中掛名領俸祿。

  正德年間,因上奏而升官和冒充軍銜的,又不少于幾百人。

  武宗喜歡供養有勇力之士,曾經把干、把總四十七人,注入錦衣衛帶俸的名籍中,舍人、余丁一千一百人充當御馬監家將勇士,領食糧餉騎馬操練。

  又下令大漢將軍試用任百戶,五年后正式任命,寫定著錄成法令。

  僥幸進身的門戶一打開而皇帝的恩惠施行遇濫,宮廷中的衛士漸漸變得地位輕了。

  到萬歷年間,衛士中被調派為私人服雜役、出錢免去兵役的現象很多,這種現象的弊端也和三大營差不多。

  雖然制定有離開值班的罰扣一個月糧餉的制度。

  然而不能革除這些弊端。

  太祖設置錦衣,是專門負責帝王的儀仗。

  這時,正采用嚴刑,有罪的人常常交給錦衣衛審訊,錦衣衛參預刑罰事務從此開始。

  文皇登上帝位,依靠錦衣做親信。

  所管轄的南北兩個鎮撫司,南鎮撫司治理本衛的刑事案件以及軍中的工匠,而北鎮撫司專門治理奉旨辦理的案件。

  凡是審判、上奏請示都自行向皇帝上書,不通報衛帥。

  依法判罪嚴峻苛刻,造成的禍害很慘烈,詳細情況見《刑法志》。

  又錦衣訪察民間的真偽,以印官奉著皇帝的命令帶領官校。

  束廠太監辦理偵察緝捕的事情,另外帶領官校,也從錦衣衛調撥,因此總與宦官互相勾結。

  皇城的守衛,任用二十二個衛的士兵,不只是錦衣軍,而守門的衛兵也值班宮中事務。

  京城的巡邏搜捕事務有專門的官員負責,然而常命令錦衣官協助辦理。

  地位親貴,權勢重大,就這樣持續到明朝滅亡。

  當初,太祖攻取婺州,挑選有錢人家子弟充當值勤的衛士,稱作御中軍。

  后來,設置帳前總制親兵都指揮使。

  后來又裁除,設置都鎮撫司,隸屬都督府,總領衛兵巡行視察。

  至于前后金吾、左右羽林、左右虎賁、左右前后府軍十個衛,按時輪番值勤,稱做親軍。

  有請求,可以自己往部里報告,不通報都督府。

  等到平定天下,將都鎮撫司改為留守司,設置左右前后中五個衛,領取內府的銅符,白天派遣兩個人點名查閱,晚上也如此,就是所說的皇城守衛官軍。

  洪武二十七年,申明規定皇官城門的戒備防范規定。

  凡是百官上朝參拜君主,門剛打開,當天值勤的都督、將軍以及帶)9、指揮、干百戶、鎮撫、舍人入宮以后,眾官員纔依次進入。

  值勤的軍士每隔三天輪換一次,宦官進出必定合驗符信嚴格檢查,帶金錢彩帛出門的檢堿查看驗對符契,帶武器和不純正的藥進門的要擒捉處治,失于督察的從重判他的罪n百姓有事情上報,不允許阻擋遏止。

  皇帝可憐衛士辛苦,下令若家裹有結婚喪葬、患疾病、生小孩等不可避免的事情,可以自己講明情況;家中沒有其它壯年男子,父母都患病的,允許請假侍奉保養父母,父母病愈俊再回來。

  此前,新的宮殿建成,詔令中書省說:“在戰斗中受傷致殘的士兵,難以在軍隊中任職,可以在皇宮墻外建造房舍讓他們居住,白天就經營家業,夜里就巡邏警戒。”這以后,規定十二衛跟隨皇帝的軍隊值班的,每人供給錢三百。

  洪武二十八年,又在四個城門設置房舍,讓恩軍為衛士做飯。

  恩軍,是被判罪免于 刑以及各投降的士兵。

  丞樂年問,制定制度,各衛各有分防的區域。

  從午門到承天門左右兩邊,及左長安門、右長安門,至皇城的束面、西面,屬于旗手、濟陽、濟川、府軍以及虎賁右、金吾前、燕山前、羽林前八個衛。

  束華門左右兩邊到柬安門左右兩邊,屬于金吾、羽林、府軍、燕山四個左衛。

  西華門左右兩邊到西安門左右兩邊,屬于四個右衛。

  玄武門左右兩邊到北安門左右兩邊,屬于金吾、府軍后以及通州、大興四個衛。

  衛有銅制的符信,從太祖開始頒發。

  名叫承、柬、西、北,各自根據它們的門命名。

  巡邏的拿符的左半,守衛的拿右半。

  守衛的官員遇見巡邏的官員到來,核驗符契然后辦事。

  各門的守衛官,夜里各自領取銅令申字牌巡邏警戒,從一個到十六個。

  內皇城衛舍四十個,外皇城衛舍七十二個,都設置有銅鈴,依次循環。

  內皇城左右坐更將軍一百名,每更二十人值勤,四門走更官八名,互相往來,在書冊上蓋印章作為憑證。

  都督以及帶))、千戶、百戶每日各一名,領取申字牌值班,以及清點各門的士兵。

  后來改成都督府,改令侯、伯在書冊上簽字。

  洪熙初年,再制造衛士懸掛的號牌。

  當時跟隨皇帝左右的親軍人數不足,衛士不能替代。

  皇帝命令挑選其它衛的軍士守衛端門、直門等門,尚書李慶認為不行。

  皇帝說:“君主在于布施恩德來收攏人心,如果心相連屬,即使不是親近寵信的入,又擔心什么呢。”宣德三年,命令御史檢閱衛兵。

  天順年間,又增設給事中一名。

  成化十年,.尚書馬文升建議說:“太祖設置親軍指揮使司,不隸屬五府。

  文皇帝又設置親軍十二衛,又增加幾千名勇士,隸屬御馬監,入宮值勤,而任命心腹大臣帶領他們。

  近來漸漸敗壞,勇士與各營士兵沒有差異,皇城里面,士兵衛士沒有幾個,眾監門的士兵尤其疲憊羸弱,以至于不能承受盔甲的重量。

  應該命令御馬監官,就在現有軍隊中選拔操練。

  仍舊命令守衛官常常嚴格整頓軍隊,稽察盤查進出的人,以防微杜漸消除醞釀中的禍患。”皇帝認為他的意見正確,但也不能有所整頓。

  垂德初年,嚴格皇城紅鋪的巡行視察,每天命令留下五名守衛指揮,監督皇城內外夜里巡邏的士兵。

  而兵部郎中、主事各一人,協同御史、錦衣衛稽察檢閱,不得兼代其它事務。

  嘉靖七年,增加值夜官軍的衣物糧餉,每隔五年供給一次。

  萬歷十一年,在皇城內外設置兩名把總,分管束面西面。

  當時城門的戒備防守更加松弛,衛軍被宦官役使,常常至于隊伍空缺,出錢雇集市中的青年流浪的乞丐應付點名檢枧。

  叉刀、紅盔太陽出來時纔值一下班,衛士值夜的地方空虛無人。

  坐更將軍都向上司交納月錢以逃避值夜。

  凡是播鈴喊號、城中巡邏、點名、打更等事情全都荒廢。

  正德十五年,再次申明城門的戒備。

  很久后,給事中昊文焯請求完全恢復以前的制度。

  皇帝沒有答復。

  正德后期,有丟失金牌很久后纔被發覺的人。

  梃擊事件,張差一個無知妄為的男子,能夠無憑證擅自進入皇宮,宮廷戒備很久以來的荒廢由此可以知道。

  這以后朝廷內外很多變故,天啟、崇禎兩個朝代雖然屢次整頓,終究不能夠挽回,漸漸地直到滅亡。

  京城巡捕的職務,洪武初年,設置兵馬司,稽察詭詐虛假的人或者事。

  夜里發放巡邏的牌子,旗士領取巡牌,檢查城門的鎖鑰門閂以及夜里行走的人。

  不久改名衛所鎮撫官,而且由中軍都督府掌管。

  永樂年間,增加設置五城兵馬司。

  宣德初期,京城強盜多,增加一百名官軍,協助五城兵馬司追捕。

  后來,又增加五百名夜里巡邏的士兵。

  成化年問,開始任命錦衣衛官協同御史監督他們。

  成化后期,調撥給二百各團營士兵。

  弘治元年,命令三千營選拔官職在指揮以下的四名官員,率領精銳騎兵巡視京城外面,又命令錦衣官五名,旗手等衛官員各一名,劃分區域巡邏警戒,巡邏軍隊發給牌子。

  弘治五年,設置把總都指揮,專門負責巡捕。

  正德年間,添加設置把總,劃分京城外的地方,南到海子,北到居庸關,西到盧溝橋,東到通州。

  又在京城內增設二名把總,而用團營的軍士來擴充,制定官軍獎懲條例。

  正德后期,巡邏兵增加到四千人,專門設置參將。

  嘉靖元年,又增加城外把總一名,與舊有的一共是五名,分別管轄城內的東西兩路,城外的西南、東南、東北三路,增加五千名營兵。

  又每十人選一人,設立五百名尖哨騎兵,增加他們每月的糧餉。

  命令參將率領操練,而且用兵部郎監督。

  這時,京軍敗壞已經很久,捕營也是這樣。

  嘉靖三十四年,士兵只有三百多。

  依照給事中丘岳等的意見,撤掉指揮樊經的官職,而禁止辦私事時騎軍隊的馬。

  萬歷十二年,依從兵部的決議,京城內外強盜發生,從卯時到申時由兵馬司負責,從酉時到寅時由巡捕官負責,強盜多就一齊出力追捕剿 。

  這以后,團營軍士數額成倍增加,皇帝出行以及朝廷官員復審 刑案件、審察甄別囚徒都集結成隊駐守在巷口。

  編入軍籍的人數雖然齊全,然而軍隊實際上困苦疲憊不堪任用。

  捕營提督一名,參將二名,把總十八名,巡軍一萬一千名,馬五千匹。

  盜賊橫行,甚至盜竊宮廷內的器物。

  獲取他們的木竿繩索,競然不能避住他們。

  莊烈帝時期,又讓兵部左侍郎專門督率。

  然而營軍有一半空領俸米,馬大多出錢雇人騎,失竊破案的嚴格期限只有五天,玩忽法令終究像往常一樣。

  四衛營,永樂年間,讓從北方逃回來的軍士供養馬役,供給糧餉授予房屋,號稱勇士。

  后來多數讓進獻馬匹的人充任,而聽從御馬監官調遣,名義上隸屬羽林,實際上自身不隸屬。

  軍士互相冒充,支馭的糧餉不能稽察。

  宣德六年,于是專門設置羽林三干戶所統率,總共三千一百多人。

  不久改成武壤、騰駿左右衛,稱做四衛軍。

  選拔本衛的官員四名,任坐營指揮,用太監監督,分營進行操練,稱做禁兵。

  兵器、軍服鏜甲與其它軍隊不一樣,橫行于京城,往往被宦官占用藏匿。

  弘治末期,勇士一萬一千七百八十人,旗軍三萬零一百七十人,每年支取國家的糧食五十萬石。

  孝宗采納朝廷大臣的意見,核查他們。

  又命令宦官所引薦的勇士,必須由兵部檢驗派遣纔發給軍餉,每隔五年登記四衛軍的人數,寫定著錄為法令。

  每年節省經費開支幾十萬兩。

  武宗登上帝位,宦官寧瑾請求保留所淘汰的人員。

  諫官以及兵部尚書劉大夏堅持不同意,不被聽從。

  后來東西兩官廳設立,于是挑選四衛勇士隸屬西官廳,由邊將江彬、太監張永等掌管。

  世宗入宮登上帝位,詔令四衛營軍除弘治十八年保留的數額以外,全部裁除,頂替補充必須經過兵部查實。

  至于御馬監的馬牛羊,下令巡枧科道核實數目。

  隨后未經過中書省、門下省直接由內廷發出的圣旨命令免除查核,馬匹數很多虛假增報。

  過了幾年,御馬監太監閔洪又假托圣旨選拔四衛官。

  給事中鄭自壁彈劾他的欺詐蒙蔽,不予答復。

  很久后,兵部尚書李承勛請求將選拔考核事務仍舊隸屬兵部,宦官認為不方便。

  皇帝依從了李承勛的意見。

  嘉靖十六年,又命令召回繼承皇位時的詔書中所裁除的人,一共四千人。

  過了五年,宦官建議說,勇士只剩五千多人,請求下令子侄輩選拔充任,以預備邊防緊急情況。

  兵部的大臣說:“以前的名額規定是五千三百三十人。

  八年時清查,已經超過這個數額,而且此營本來不是為守衛邊防而設置的。”皇帝依從了兵部的意見。

  然而假冒蒙混、占用士兵服雜役、冒領糧餉等弊端一概如同以前。

  萬歷二年,削減坐營官兩名。

  后來,又規定營官的空額由兵部選擇任用。

  這以后,又被宦官所阻撓,仍舊隸屬御馬監。

  朝廷大臣很多因此上疏進言,不能聽從。

  萬歷四十二年,給事中姚宗文查點檢閱四衛營,說:“書冊上,官軍勇士三千六百四十七人,實際祇夠這個數目的一半。

  馬一千零四十三匹,卻沒有來一匹。

  官旗士兵七千二百四十人,祇有四干六百多人。

  馬也如此。

  請求交給司法刑獄官追究處治。”皇帝不能夠追究。

  天啟末年,巡視御史高弘圖請求按照三大營的制度,分戍弓弩、短兵器、火器,加以訓練n到莊烈帝的時候,提督內臣曹化淳上書請改為勇衛營,任命周遇吉、黃得功為軍帥,于是成了精銳部隊,出征打擊賊軍,總有功勞。

  黃得功的軍士在黑布上畫上老虎頭以穿在鏜甲外面。

  賊軍望見黑虎頭軍,大多逃避,他們起的作用超出了京營。

參考資料:
1、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9671900034457.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二区伦理片 | 国产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丁香社区 |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 国产中文一区 | 日韩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 在线国产区| 成人作爱视频 |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三级 | 美女视频一区 | 亚洲jizzjizz日本少妇 |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 男女www视频 | 亚洲少妇视频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伦理片在线免费观看 | 色综合天天天天做夜夜夜夜做 | 三级黄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蜜桃精久久久久久久 | 免费av在线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一区 | 欧美日韩免费 | 99re | 色综合天天 | 欧美一区2区三区4区公司二百 |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 | 逼逼av|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爱爱网址 | 日韩欧美成人影院 | 国产成人激情 | jizz在亚洲 | 午夜国产精品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