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仁不讓
詞語解釋
當仁不讓[ dāng rén bù ràng ]
⒈ ?當:面對。仁:正義之事。《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后以“當仁不讓”表示應做之事,就應積極主動去做,不能推托。
例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后漢書·曹褒傳》
英not decline to shoulder a responsibility; in good cause do not lag behind; take sth. as one's obligation;
引證解釋
⒈ ?后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去做,絕不推諉。
引《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朱熹 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
《后漢書·曹褒傳》:“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吾何辭哉!”
清 錢謙益 《與惟新和尚書》:“當仁不讓,舍我其誰!”
吳組緗 《山洪》二九:“他以一種當仁不讓的神氣立刻接受了委托,興奮的跳著去了。”
國語辭典
當仁不讓[ dāng rén bù ràng ]
⒈ ?語出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引《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
《后漢書·卷三五·曹褒傳》:「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吾何辭哉!」
《孽海花·第二五回》:「不如仍請敬王出來,做個領袖,兩位老師,也該當仁不讓,恢復光緒十年前的局面。」
近義不容辭
反臨難茍免
※ "當仁不讓"的意思解釋、當仁不讓是什么意思由字典庫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最近反義詞查詢:
干脆的反義詞(gān cuì)
出國的反義詞(chū guó)
切斷的反義詞(qiē duàn)
清晰的反義詞(qīng xī)
惡毒的反義詞(è dú)
狼狽的反義詞(láng bèi)
斷續的反義詞(duàn xù)
裸露的反義詞(luǒ lù)
秋天的反義詞(qiū tiān)
守正不阿的反義詞(shǒu zhèng bù ē)
食言的反義詞(shí yán)
出去的反義詞(chū qù)
君主國的反義詞(jūn zhǔ guó)
曖昧的反義詞(ài mèi)
完整的反義詞(wán zhěng)
名義的反義詞(míng yì)
成千成萬的反義詞(chéng qiān chéng wàn)
尊敬的反義詞(zūn jìng)
內地的反義詞(nèi dì)
固執的反義詞(gù zhí)
埋藏的反義詞(mái cáng)
盛夏的反義詞(shèng xià)
短暫的反義詞(duǎn zàn)
變態的反義詞(biàn tài)
造福的反義詞(zào fú)
更多詞語反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