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āng bīng
注音ㄒ一ㄤ ㄅ一ㄥ
繁體鄉兵
⒈ ?古代地方武裝。始于西魏、北周,由大都督或儀同統領,居于本鄉。其后歷代有之。
⒈ ?古代地方武裝。始于 西魏、北周,由大都督或儀同統領,居于本鄉。其后歷代有之。
引《隋書·張奫傳》:“高祖 作相,授大都督,領鄉兵。”
《宋史·兵志四》:“鄉兵者,選自戶籍,或土民應募,在所團結訓練,以為防守之兵也。”
《清史稿·兵志四》:“鄉兵始自 雍 乾,旋募旋散,初非經制之師……各省舉辦團練,有駐守地方者,有隨營征勦者。”
1.甲申年,李自成破京師,東昌兵臨城下之時,兩衛世職多數投降,鄧之榮奔走東阿,得鄉兵五百余人,“遇賊數千,拒敵于白塔山”,鄧之榮設伏,將之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