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

詞語解釋
憲法[ xiàn fǎ ]
⒈ ?根本大法。特指國家、社會的根本法規和原則的系統或總體,它決定了政府的權力和職責,并保證給予人民一定的權利和規定了人民應盡的義務。
英constitution;
引證解釋
⒈ ?公布法令。
引《集韻·去愿》:“《周禮》:縣法示人曰憲法。后人因謂憲為法。”
⒉ ?法典,法度。
引《國語·晉語九》:“賞善罰姦,國之憲法也。”
漢 蔡邕 《太傅文恭侯胡公碑》:“周覽六經,博總羣議,旁貫憲法,通識國典。”
宋 蘇轍 《汝州謝上表》:“堯 舜 相受,常懷善繼之心;父母兼容,深照不逮之實。稍寬憲法,特許省循。”
《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六年》:“自初輔政至為相,修嚴憲法,辨白邪正,孤立一意,不受請謁。”
⒊ ?國家的根本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國家機構和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在一個國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權威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
引毛澤東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一個國家也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一個總章程,是根本大法。”
⒋ ?效法。
引清 方東樹 《<切問齋文鈔>書后》:“其恉以立言貴乎有用,故輯近代諸賢之作建類相比,以備經世之略,大約憲法 呂東萊,其用意固甚美矣。”
國語辭典
憲法[ xiàn fǎ ]
⒈ ?在一國之內,規定國家體制、政府組織、人民權利義務的基本法,稱為「憲法」。
⒉ ?法度。
引《國語·晉語九》:「賞善罰奸,國之憲法也。」
宋·無名氏《梅妃傳》:「設使調和四海,烹飪鼎鼐,萬乘自有憲法,賤妾何能較勝負也。」
分字解釋
※ "憲法"的意思解釋、憲法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指責此次的表決做法,稱“如果政治權力破壞了憲法,便是*裁政治”。
2.盡管憲法規定人大代表人民行使國家主權,因而其憲法地位高于政府,但權力的實際運作恰好相反,地方政府不僅對人大決議置若罔聞,而且堅持原則的地方人大領導連自身的獨立性都不能確保。
3.遵照無產階級*政治的理論,社會主義憲法無意成為國家權力的真實或常態的信條和規則。相反,它是新憲政從立憲的那里領受的成文法上的認可和祝賀。另有一套位于憲法信條上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規則、慣例。這就是由黨內長期民主集中制培育而成的政治倫理和組織紀律。馮象
4.一百零六、從歷史事實看,從一部民主社會主義魏瑪共和國憲法的縫隙中冒出了一代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裁統治;而從現代法治國家管理社會的狀況看,行政權力擴大化傾向日趨明顯,*制因素和專橫現象也比比皆是。
5.不寧唯是,除了在憲法規范條款的謀篇布局上彰顯人民的基本權利外,基本法還賦予人民諸多具體的基本權利從而使它在實質內容上而不僅僅在形式意義上超越了魏瑪憲法。
6.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7.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波斯納
8.什么是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它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9.養老金并軌改革,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平等權的要求,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這次改革真正體現了中央決策對民意的重視,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10.這樣的等同性卻與現實中個人可以減少對宗教機構的捐款,卻并不違背憲法中所限制政府對宗教信仰的支持是背道而馳的。
相關詞語
- zhí fǎ執法
- zhèng fǎ政法
- zhǐ fǎ指法
- xiù yī zhí fǎ繡衣執法
- shí tǐ fǎ實體法
- sī fǎ司法
- zhì fǎ置法
- fǎ shī法師
- zhì fǎ智法
- huà shēn fǎ化身法
- fǎ rén法人
- suàn fǎ算法
- fǎ guī法規
- wú fǎ wú tiān無法無天
- yòng fǎ用法
- fǎ tíng法庭
- fǎ huì法會
- qiāng fǎ槍法
- dìng shēn fǎ定身法
- bù fǎ不法
- tǐ xiàn體憲
- cháng píng fǎ常平法
- shuì fǎ稅法
- fǎ zhì法制
- shǒu fǎ手法
- fǎ zé法則
- fǎ lǜ法律
- tǔ fǎ土法
- fú fǎ bō lí浮法玻璃
- gān fǎ干法
- hé fǎ合法
- zhī fǎ fàn fǎ知法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