蹂躪

詞語解釋
蹂躪[ róu lìn ]
⒈ ?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侵凌。
例遭受戰(zhàn)爭蹂躪。
在那些蹂躪羅馬帝國西部各省的蠻族中間。
英rack; trample on;
引證解釋
⒈ ?踩踏;踐踏輾壓。蹸,《文選·班固<西都賦>》作“躪”。
引《漢書·王商傳》:“建始 三年秋,京師民無故相驚,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號呼,﹞ 長安 中大亂。”
《后漢書·班固傳上》:“草木涂地,山淵反覆,蹂蹸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李賢 注:“蹂,踐也。蹸,轢也。”
⒉ ?侵?jǐn)_;侵略。
引《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東攠 烏桓,蹂轔 濊貊。”
李賢 注:“蹂,踐也。轔,轢也。”
明 唐順之 《答廖東雩提學(xué)書》:“連年虜騎入 太原,蹂躪之慘,二百年來 晉 人所未見。”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九:“若不亟行掃蕩,非但老師糜餉,且多一日蹂躪,即多一方瘡痍。”
蕭三 《我記得……》詩:“這樣美麗的邦家國土,怎忍叫敵人的鐵蹄蹂躪?!”
⒊ ?欺凌;糟蹋。
引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大娘聞之,忿氣塞吭,曰:‘家無成人,遂任人蹂躪至此!’”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十一:“明公身任封疆,有心蹂躪讀書人,何也?”
曹禺 《日出》第三幕:“翠喜 大約有三十歲左右,一個已經(jīng)受盡欺凌和蹂躪的女人。”
國語辭典
蹂躪[ róu lìn ]
⒈ ?踐踏。也作「蹂轔」、「蹂踐」、「蹂若」。
引《漢書·卷八二·王商傳》:「百姓奔走相蹂躪,長安中大亂。」
《初刻拍案驚奇 ·卷三〇》:「蹂躪得地上草不生,蒿惱得夢中魂也怕。」
反保護 愛護 愛惜
⒉ ?摧殘。
引《老殘游記·第一回》:「他們不知想法敷衍著早點泊岸,反在那里蹂躪好人。」
《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仲翔看完了信,心中大怒道:『我們漢種的人為何要異種人來蹂躪。』」
近糟踏 殘害 摧殘
分字解釋
※ "蹂躪"的意思解釋、蹂躪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人類不管怎樣渺小、無能,但是沒有一個人不想嘗試。按照自己的天性,在黑夜的神秘的面前,人不是去探尋就是退縮。對于一些人,這是被蹂躪,對于另一些人,卻是精神的擴張。
2.可怕的是他的眼睛,使她感到無論肉體還是靈魂,不斷地受到那饑腸轆轆的邪惡的眼珠的蹂躪。
3.午休時,詩夢翻來覆去蹂躪著床鋪,弄得麗茹也睡意全消。
4.他沒有天生的英雄氣概,沒有受人蹂躪的童年,也沒有上天特意的恩惠,更沒有冠絕各界的蓋世神功,他就是修道大軍中一普普通通的卒子而已。
5., 母以子貴并不是終點,爭權(quán)奪利的腥風(fēng)血雨,伴隨著家園被蹂躪的哀號,在荊棘中艱難前行,為了掌握天下,甘心沉淪……
6.這種對茶葉地“蹂躪”過程,是進(jìn)一步促進(jìn)茶葉走水和發(fā)酵,一直搖到茶葉“紅邊綠肚”,散發(fā)出濃濃地花果香為止。
7.從清末的被蹂躪到現(xiàn)在的發(fā)展蒸蒸日上,是無數(shù)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不懈努力換來的,來之不易!
8.遠(yuǎn)遠(yuǎn)地仰望那一株弱小的身姿,猜想著在狂風(fēng)暴雨寒霜冷雪的蹂躪下,它是如何將一葉葉生命的綠色延展下來,并又是如何在鋼鐵般的絕壁上頑強地站立下來,我不禁為自然中的一株平凡的生命而折服。我在思考它生長的淵藪,期望從它身上尋找可以支撐生命的力量。
9.玫瑰佩戴著銳刺,并沒有因此變?yōu)榍G棘,它只是保衛(wèi)自己的春華,不被野獸們蹂躪。
10.惟一對人類歷史上的這場規(guī)模空前的強奸浪潮有刻骨銘心記憶的,就是那一批被蹂躪過的德國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