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沉溺心靈。
⒉ ?潛沉心志。
引《莊子·繕性》:“文滅質,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使文不滅質,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引明 唐順之 《答俞教諭書》:“但古人於藝以為聚精會神極深研幾之實,而今人於藝則以為溺心玩物爭能好勝之具。”宋 楊楫 《<云谷雜記>題跋》:“予既嘉其為人,且慮其溺心於是,反緩其所當行者。”
1.知之、則適理義之周道也。不然,則為溺心志之大穽矣。
傳承國學經典 弘揚傳統文化
導航: 古籍 詩人 名句 詩文 字典 詞典 成語 英文單詞 作文
Copyright ? 2022-2024 新字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