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án gāi
注音ㄋㄢˊ ㄍㄞ
⒈ ?《詩·小雅》篇名。六笙詩之一,有目無詩。《南陔》、《白華》、《華黍》為前三篇,是燕饗之樂。《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yǎng)也;《白華》,孝子之絜白也;《華黍》,時(shí)和歲豐,宜黍稷也。有其義而亡其辭。”《儀禮·鄉(xiāng)飲酒禮》:“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后用為奉養(yǎng)和孝敬雙親的典實(shí)。
⒈ ?《詩·小雅》篇名。六笙詩之一,有目無詩。 《南陔》、《白華》、《華黍》為前三篇,是燕饗之樂。
引《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yǎng)也;《白華》,孝子之絜白也;《華黍》,時(shí)和歲豐,宜黍稷也。有其義而亡其辭。”
《儀禮·鄉(xiāng)飲酒禮》:“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
后用為奉養(yǎng)和孝敬雙親的典實(shí)。 《文選·束晳<補(bǔ)亡詩>》:“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將以供養(yǎng)父母。”
唐 楊炯 《幽蘭賦》:“叢蘭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蘇軾 《送程建用》詩:“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嚴(yán)有禧 《漱華隨筆·忍菴先生》:“今吾兒邀天之幸,得上公車,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