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ài fèn zǐ
注音ㄏㄨㄞˋ ㄈㄣˋ ㄗˇ
繁體壞分子
詞性名詞
⒈ ?不良分子。常指罪犯和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人。
⒈ ?不良分子。常指罪犯和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人。
引毛澤東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廣大人民的利益,對于那些盜竊犯、詐騙犯、 人放火犯、流氓集團和各種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壞分子,也必須實行專政。”
柳青 《銅墻鐵壁》第八章:“應該當眾揭破壞分子的謠言。”
⒈ ?大陸地區(qū)稱犯法作亂的人。
1.其實少數(shù)可以是一些不同的意見,不同的思考方式。真正的民主是在依據(jù)多數(shù)決的原則下寬容少數(shù),同情少數(shù)和保障少數(shù);而非不斷在人群中挑出少數(shù)甚至制造少數(shù)派,再把他們變成打擊對象。不假思索地將“極少數(shù)”和”壞分子“聯(lián)結起來,會起到使大腦遲鈍、令焦點模糊的作用。
2.浮云蔽日,癡人說夢,猖狂的毒梟畢竟是一撮不堪一擊的壞分子,強大的陽光終究會驅散一切污泥濁水,正義的力量一定能掃蕩一切牛鬼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