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uǎng kǎi
注音ㄕㄨㄤˇ ㄎㄞˇ
繁體爽塏
⒈ ?高爽干燥。
⒉ ?指高燥之地。
⒈ ?高爽干燥。
引《左傳·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
杜預(yù) 注:“爽,明;塏,燥。”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賦》:“雖 河 北之爽塏,猶橘柚之不遷。”
《明史·梁莊王瞻垍傳》:“正統(tǒng) 元年言府卑濕,乞更爽塏地。”
⒉ ?指高燥之地。
引林紓 《蒼霞精舍后軒記》:“余家洲之北,湫溢苦水,乃謀適爽塏。”
⒈ ?高爽干燥的地方。
引《左傳·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
《明史·卷一一九·諸王傳四·梁王瞻垍傳》:「正統(tǒng)元年言府卑濕,乞更爽塏地。」
1.統(tǒng)觀全貌,爽塏宏敞,莊嚴(yán)絢麗,舉世瞻矚,氣象萬千。
2.統(tǒng)觀全貌,爽塏宏敞,莊嚴(yán)絢麗,舉世瞻矚,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