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ì zhèng
注音一ˋ ㄓㄥˋ
繁體議政
詞性動詞
⒈ ?議論政事。
⒈ ?議論政事。
引漢 王充 《論衡·效力》:“治書定簿,佐史之力也;論道議政,賢儒之力也。”
宋 韓元吉 《讀<管子>》:“則 仲 之與 桓公 平日謀國議政者,其亦詳矣。”
《清史稿·太宗紀(jì)二》:“﹝ 崇德 二年夏四月﹞丁酉,命固山貝子 尼堪、羅託、博洛 等預(yù)議國政。增置每旗議政大臣三人,集羣臣諭之曰:‘向者議政大臣額少……今特?fù)駹柕戎弥h政之列,當(dāng)以民生休戚為念,慎勿怠惰,有負(fù)朝廷。’”
1.幾千年前的堯舜時代,官方已設(shè)置了供人們議政論事的“誹謗之木”。
2.常朝議政,皇太子昂然直入,并且揚言要誅 說話的言官大臣……群臣自是一片嘩然。
3.另據(jù)《香港經(jīng)濟日報》6月16日報道,立法會17日起將審議政改方案,反對政改的民陣希望在審議期間號召10萬人包圍立法會。
4.乘著此次會議勝利召開的東風(fēng),人民政協(xié)將更廣泛吸納四面八方的智慧,參政議政,順風(fēng)行船,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