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ù zhī
注音ㄙㄨˋ ㄓ
⒈ ?一向了解。
⒉ ?平素相知的人。
⒈ ?一向了解。
引《史記·張耳陳馀列傳》:“父客素知 張耳,乃謂女曰:‘必欲求賢夫,從 張耳。’”
唐 杜甫 《病后遇王倚飲贈歌》:“且遇 王生 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葛端肅公家訓》:“聞上兩次詢大臣臧否,至 守禮,則先發云:‘此朕所素知。’”
⒉ ?平素相知的人。
引唐 周曇 《毛遂》詩:“平原 門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
明 張居正 《與南臺長言中貴不干外政書》:“辱在道誼素知,敢布腹心,幸惟裁鑒。”
⒈ ?平素知悉。
引唐·周曇《春秋戰國門詩·毛遂》:「平原門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
《三國演義·第三回》:「植素知董卓為人,面善心狠。」
1.吾素知子義智勇雙全,忠君愛國,雖受一時之困,然日后必定一鳴驚人。
2.鄰里一名縣吏屢屢侮其母,王母素知兒子性情暴躁,不敢明言,去年中他偶然得悉,一怒之下在縣衙門前截住縣吏,將其活活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