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n jì
注音ㄐ一ㄣ ㄐ一ˋ
繁體津濟(jì)
⒈ ?渡口。
⒉ ?指航道。
⒊ ?渡河。
⒋ ?救助;接濟(jì)。
⒈ ?渡口。
引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伊 穀 絶津濟(jì),臺(tái)館無尺椽。”
⒉ ?指航道。
引《百喻經(jīng)· 商主祀天喻》:“如彼商賈將入大海, 其導(dǎo)者,迷失津濟(jì),終致困 。”
⒊ ?渡河。
引《逸周書·大匡》:“於是告四方游旅,旁生忻通,津濟(jì)道宿,所至如歸。”
《北史·韋孝寬傳》:“然彼 五門,尤為險(xiǎn)要, 陳 人若開塘放水,即津濟(jì)路絶。”
⒋ ?救助;接濟(jì)。
引南朝 梁簡文帝 《大法頌》:“九有傾心,十方草靡,如憑津濟(jì),咸賴歸依。”
《元典章·戶部五·家財(cái)》:“楊阿馬 稱乞?qū)⑼龇蜇?cái)產(chǎn)分付,情愿將一分軍役,依例津濟(jì)當(dāng)軍之人。”
⒈ ?渡口。
引《文選·顏延之·北使洛詩》:「伊谷絕津濟(jì),臺(tái)館無尺椽。」
⒉ ?渡河。
引《北史·卷六四·韋孝寬傳》:「然彼五門,尤為險(xiǎn)要,陳人若開塘放水,即津濟(jì)路絕。」
⒊ ?救助、接濟(jì)。
引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九有傾心,十方草靡,如憑津濟(jì),咸賴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