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

詞語解釋
大公[ dà gōng ]
⒈ ?中世紀歐洲國家君主或大封建主的一種稱號。地位低于國王,高于公爵。其轄地稱為“大公國”。如基輔羅斯、保加利亞、摩爾多瓦等國的君主都曾稱大公,而奧地利則長期是神圣羅馬帝國的一個大公國。
引證解釋
⒈ ?謂以天下為公。
引漢 劉向 《說苑·至公》:“古有行大公者,帝 堯 是也……得 舜 而傳之,不私於其子孫也。”
⒉ ?極其公正。
引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徽宗 嘗對輔臣語及 元祐、紹圣 事,皆欲以大公至正之道,扶偏救弊。”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吾道貴大公,片言折邪妄。”
鄒韜奮 茅盾 等《我們對于國事的態度和主張》:“深望領導抗戰之領袖與政府,以大勇大公之心,毅然決然,當機立斷。”
⒊ ?即 太公望 ( 呂尚 )。輔佐 武王 滅 商 有功,封于 齊。
引《左傳·僖公四年》:“昔 召康公 命我先君 大公 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 周 室!’”
劉文淇 疏證:“太公,謂 呂尚 也…… 梁履繩 曰:‘始封之君,子孫尊為太公。 《齊世家》:文王 得吾先君 太公。《田敬仲世家》亦稱 田和 為太公,是也。’”
國語辭典
大公[ dà gōng ]
⒈ ?極公平無私。
引漢·劉向《說苑·卷一四·至公》:「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
近至公
⒉ ?大伯。對父輩的尊稱。
引《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隔壁張大公是老鄰舍,從小兒看你大,你可過去作別一聲。」
⒊ ?歐洲對介于國王與公爵之間,地位在公爵之上,擁有獨立主權的王子的稱號。
⒋ ?俗稱房屋建筑物公共設施的一部分。泛指所有住戶全體共同使用分攤的部分,如屋頂突出物、大廳、門廓、地下避難室與樓梯間、法定停車位、機電設備室、水塔及公用游樂空間等。
德語Gro?herzog (Gesch)?
法語grand-duc
分字解釋
※ "大公"的意思解釋、大公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在第一集里,黃sir大公無私精明冷靜疾惡如仇,很難相信這樣的一個正人君子會和黑幫人物有密切關系,而且更教唆 人。
2., 老豹子走著走著,冷不防回轉身來,向緊跟在身后差不多快踩著豹尾的大公狼哈斗和瓢勺反撲過來。遺憾的是,它骨架松垮,前肢疼痛,笨拙得還不如熊貓呢,連狼毛都抓不到一根。
3.我贊美松樹,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松樹的大公無私,自我犧牲的精神,“要求于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這是松樹的精神,也是邊防戰士的精神。
4.上聯:教書育人才,大公無私。下聯:含辛授知識,苦口婆心。橫批:教師頌歌。祝每一位教師教師節快樂,永遠幸福!
5.它大公無私,惠而不費,引導高價格追逐高質量,好機會追求高才干,生產要素流向高效率;它的另一面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
6.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無私奉獻大公無私的精神!
7.一時之間,那爾多王子和安曼大公發現自己居然被所有的人給拋棄了,逼得驚慌失措的兩人不得不倉皇出逃。
8.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無私奉獻大公無私的精神!
9.人類需要善于實踐的人,這種人能由他們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于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質利益。
10.吳人再仔細望去,卻見旗下一名小將大耳垂,高鼻梁,臉色富有光澤,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瞻視顧盼,尊嚴若神,吳人認得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吳襄的大公子吳三桂。
相關詞語
- bù dà不大
- dà lǐ shí大理石
- gōng lù公路
- gōng píng chèng公平秤
- dà dōu大都
- luò luò dà fāng落落大方
- zhú gàn gōng竺干公
- dà niáng大娘
- dà yì miè qīn大義滅親
- dà dòng mài大動脈
- dà dǎ nòng大打弄
- qiáng dà強大
- gōng huì táng公會堂
- dà gū大姑
- dà zhèng大正
- dà nián大年
- dà píng大平
- dà gàn大干
- gōng wù公物
- rén mín gōng shè人民公社
-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
- diàn dà電大
- gōng lǐ公理
- zhòng dà重大
- dà kǒu大口
- dà shǐ大史
- dà tīng大廳
- dà sàng大喪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dà yuán大員
- dà zhuān大專
- dà huì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