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慨

詞語解釋
憤慨[ fèn kǎi ]
⒈ ?憤恨不平。
英indignation;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憤愾”。
⒉ ?憤恨感慨。
引《世說新語·言語》“陶公 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 劉孝標 注引 王隱 《晉書》載 晉 陶侃 《臨終表》:“臣年垂八十,位極人臣,啟手啟足,當復何恨!但以餘寇未誅,山陵未復,所以憤慨兼懷,唯此而已。”
《晉書·儒林傳·范弘之》:“每讀其事,未嘗不臨文痛嘆,憤愾交懷。以今況古,乃知一揆耳。”
《宋書·袁湛傳》:“奉命西行,途戾 荊 郢,瞻望 巴 漢,憤慨交深。”
⒊ ?憤憤不平。
引《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 乃還救 譚,十月至 黎陽”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且三軍憤慨,人懷私怒,我將軍辭不獲已,以及 館陶 之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仇隙》:“右軍 遂稱疾去郡,以憤慨致終。”
浩然 《艷陽天》第一〇一章:“她又不能違背她的大伯,陪著咬了咬牙,表示很憤慨。”
國語辭典
憤慨[ fèn kǎi ]
⒈ ?憤怒而慨嘆。
引南朝宋·傅亮〈為宋公至洛陽謁五陵表〉:「瞻拜之日,憤慨交集。」
近憤懣 憤怒 憤恨 憤激 氣憤
分字解釋
※ "憤慨"的意思解釋、憤慨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對這種捏造事實、顛倒黑白、捕風捉影的攻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表示極大的憤慨。
2.第一次,連她都有壓抑不住的想大笑的悲涼和憤慨……原來,長歌,是可以當哭的。
3.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學生遭英帝國主義屠 ,釀成“五卅慘案”,噩耗傳來,廣州、香港工人、學生、各界群眾無限憤慨。
4.人們聽聞此事后百感交集,既為瑞絲尚在人世感到些許寬慰,也為她過去惡劣的生活環境感到憤慨。
5.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時值祖國缺少氣節之時,借*席之詩以表憤慨,忘當代官民共同奮進。
6.他發出憤慨的尖聲,簡直就像一個自豪的作品遭詆毀的孩子。
7.特別是在美國國會的一次演講,宋美齡落落大方,儀態從容,時而侃侃而談,時而激昂憤慨,一直掌握著聽眾的情緒,贏得國會議員熱烈的掌聲,一時佳評如潮。
8.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心永遠憧憬未來。
9.彼等蕩兒實似狂妄自大之頑童,喜議論喧囂,用語費解,且口出不遜。每聞其暴躁與寡廉鮮恥之話語187,頓感憤慨。雖能以血氣方剛勉強為之開脫,但如此無禮實難以忍受。
10.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普希金
相關詞語
- mín fèn民憤
- fèn fèn bù píng憤憤不平
- gū fèn孤憤
- jié kǎi節慨
- fèn nù憤怒
- kāng kǎi慷慨
- yì fèn義憤
- fā fèn發憤
- kǎi tàn慨嘆
- kǎi fā慨發
- bēi gē kāng kǎi悲歌慷慨
- fèn fā憤發
- chù fèn畜憤
- fèn jī憤積
- gōng fèn公憤
- yì fèn tián xiōng義憤填胸
- fèn shì憤世
- zhèn fèn震憤
- fèn yì憤抑
- kǎi mèn慨懣
- kàng fèn抗憤
- zào fèn躁憤
- fèn zhēng憤爭
- fèn huì憤恚
- fèn hèn憤恨
- fèn nǎo憤惱
- shuǎng kǎi爽慨
- zhòng fèn眾憤
- fèn rán憤然
- jí fèn極憤
- xiū fèn羞憤
- fèn qǐ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