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一聲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猶口口聲聲。
出處《金瓶梅詞話》第七回:“西門慶那里肯,一口一聲只叫‘姑娘請受禮?!?/p>
例子每到一處先替他向人報告,說這位就是唐觀察;有些扯順風旗的,亦就一口一聲的觀察。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
基礎信息
拼音yī kǒu yī shēng
注音一 ㄎㄡˇ 一 ㄕㄥ
繁體一口一聲
感情一口一聲是中性詞。
用法作定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口口聲聲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壯氣吞牛(意思解釋)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釋)
- 空空蕩蕩(意思解釋)
- 七搭八扯(意思解釋)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釋)
- 大包大攬(意思解釋)
- 壞法亂紀(意思解釋)
- 舉賢任能(意思解釋)
- 吃不了兜著走(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少(意思解釋)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釋)
- 文山會海(意思解釋)
- 嘰嘰喳喳(意思解釋)
- 令人作嘔(意思解釋)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釋)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釋)
- 打情賣笑(意思解釋)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釋)
- 風情月意(意思解釋)
- 讀書種子(意思解釋)
- 時不我待(意思解釋)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釋)
- 前仆后繼(意思解釋)
- 不合時宜(意思解釋)
- 過門不入(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當頭棒喝(意思解釋)
※ 一口一聲的意思解釋、一口一聲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二話沒說 | 指很干脆地采取行動。 |
物阜民安 | 阜:豐富。物產豐富,人民安樂。 |
響答影隨 | 如應聲和答、形影相隨。比喻兩者緊密相連。 |
白費心機 | 白費心思,形容徒勞無益。 |
走馬觀花 |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了解。走:跑。 |
四書五經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
陳言務去 | 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務必要去掉陳舊的言辭。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語不合很生氣。 |
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故步不離 | 故步:舊的步法。比喻因循守舊,安于現狀,不求上進。 |
安步當車 | 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當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
路無拾遺 | 見“路不拾遺”。 |
將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敗。兵少將少。形容兵力薄弱。 |
婆婆媽媽 | 形容人動作瑣細,言語羅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匡謬正俗 | 糾正錯誤,矯正陋習。 |
畫地為牢,議不入 | 議:議論。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 |
令人作嘔 |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驹诹魉R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td> |
交臂歷指 | 交臂:兩手反縛;歷指:古代拶指的刑罰。象罪犯兩手反縛、受拶指的刑罰一般。形容痛苦萬狀,毫無自由。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離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見 |
綿里藏針 | 綿絮里邊藏著針。比喻外表溫柔;內心尖刻厲害;也比喻柔中有剛。 |
地丑德齊 | 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
踵武前賢 | 踵:腳跟。武:足跡。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當頭棒喝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馳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靈。 |
流風馀俗 | 遺留的風氣、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