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而下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一次擊鼓發動進攻就把敵人打跨了。指趁有利形勢一舉打垮敵人。
出處明·沈采《千金記·定謀》:“昨日令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逕截趙魏,掩其不備,一鼓而下。”
例子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64回:“須先派一人到巡撫衙門去調兵,就在這七夕之日,可以一鼓而下。”
基礎信息
拼音yī gǔ ér xià
注音一 ㄍㄨˇ ㄦˊ ㄒ一ㄚˋ
繁體一皷而下
感情一鼓而下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狀語;用于處事或軍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勢不可當(意思解釋)
- 草衣木食(意思解釋)
- 開門見山(意思解釋)
- 識文斷字(意思解釋)
- 轍鮒之急(意思解釋)
- 林下風致(意思解釋)
- 一夕一朝(意思解釋)
- 冷若冰霜(意思解釋)
- 趕盡 絕(意思解釋)
- 鼻青臉腫(意思解釋)
- 百戰百勝(意思解釋)
- 兢兢戰戰(意思解釋)
- 經緯天下(意思解釋)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釋)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釋)
- 營私舞弊(意思解釋)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釋)
- 一寸光陰一寸金(意思解釋)
- 吃不了兜著走(意思解釋)
- 團團轉(意思解釋)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釋)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釋)
- 款學寡聞(意思解釋)
- 鈿合金釵(意思解釋)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釋)
- 升官發財(意思解釋)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釋)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釋)
※ 一鼓而下的意思解釋、一鼓而下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飽經滄桑 | 飽:充分地;經:經歷;滄桑:滄海桑田。意思是說滄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形容經歷了許多世事變化。生活經歷極為豐富。 |
人才濟濟 | 人才: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濟濟:眾多的樣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濟濟:眾多樣子。 |
藝高人膽大 | 技藝高超的人膽量也大。 |
褒善貶惡 |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
鴻鵠將至 | 鴻鵠:天鵝。指學習不專心。現表示將有所得。 |
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有權有勢 | 勢:地位和權力。既有權力,又有地位。 |
目不斜視 | 眼睛不往旁邊看。形容目光莊重;神情嚴肅。 |
今是昨非 | 現在是對的;過去錯了。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藝作品形象生動;內容充實。 |
煢煢孑立 | 孤獨無依的樣子。 |
款學寡聞 | 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
令人作嘔 |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風虎云龍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古里古怪 | 怪異、奇特。 |
輕重緩急 | 緩:慢;不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
斷章截句 | 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
今古奇觀 | 奇觀:奇異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 |
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赤膽忠心 | 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很忠誠;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也作“忠心赤膽”。 |
臉黃肌瘦 | 臉色黃,肌體瘦。形容營養不良或有病的樣子。 |
藥石無效 | 藥石:藥和治病的石針。藥和石針都不見效。形容病情嚴重。 |
罵罵咧咧 |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
西學東漸 | 漸:流入。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 |
一棍子打 | 比喻認為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而全盤否定。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
勿謂言之不預 | 不要說事先沒有說過,表示事前已講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