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塵而拜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
出處《晉書 潘岳傳》:“岳性輕躁,趨勢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例子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下卷:“若有持錦珍寶而行者,則望塵而拜矣。”
基礎信息
拼音wàng chén ér bài
注音ㄨㄤˋ ㄔㄣˊ ㄦˊ ㄅㄞˋ
繁體朢塵而拜
感情望塵而拜是貶義詞。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望塵拜伏
英語lie prostrate before the rising column of dust raised by somebody's carriag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寸進尺退(意思解釋)
- 風馳電掣(意思解釋)
- 筋疲力竭(意思解釋)
- 命中注定(意思解釋)
- 列風淫雨(意思解釋)
- 餓虎吞羊(意思解釋)
- 目不忍見(意思解釋)
- 經緯天下(意思解釋)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釋)
- 倒冠落佩(意思解釋)
- 一寸光陰一寸金(意思解釋)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釋)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釋)
- 斷香零玉(意思解釋)
- 進讒害賢(意思解釋)
- 將伯之呼(意思解釋)
- 令人作嘔(意思解釋)
- 動魄驚心(意思解釋)
- 家無儋石(意思解釋)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釋)
- 古往今來(意思解釋)
- 禮壞樂缺(意思解釋)
- 升官發財(意思解釋)
- 盡誠竭節(意思解釋)
- 從天而降(意思解釋)
- 氣味相投(意思解釋)
- 飛蛾撲火(意思解釋)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釋)
※ 望塵而拜的意思解釋、望塵而拜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
不動聲色 |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
綠林大盜 | 指聚集山林的強盜。 |
出師無名 | 謂沒有正當理由而出兵征伐。 |
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獲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業發展興旺。更生:重新獲得生命。 |
簡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點。簡單明了;抓住要點。 |
牝雞司晨 | 牝雞:母雞;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權當政。 |
藏形匿影 | 藏、匿:隱藏。隱藏形跡,不露真相。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進銳退速 | 銳:迅速。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 |
大張旗鼓 | 大規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模和聲勢大;現泛指做事規模和聲勢很大。 |
大開方便之門 | 給予極大的方便。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藝作品形象生動;內容充實。 |
令人滿意 |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 |
將伯之呼 | 指求人幫助。 |
室邇人遙 | 見“室邇人遠”。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舉止嫻雅 | 嫻: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態和風度嫻靜文雅。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饑不擇食 |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光怪陸離 | 光怪:奇異的光彩;陸離:色彩繁雜。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 |
閉門讀書 | 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
臉黃肌瘦 | 臉色黃,肌體瘦。形容營養不良或有病的樣子。 |
妨功害能 | 壓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
煙消云散 | 消:消失;散:散去。像煙霧和云氣一樣消散。比喻消失得無影無蹤。也作“云消霧散”。 |
遙遙無期 | 遙遙:很遠。指日期遙遠得很。說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