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同即異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①謂拋棄同姓同族而親近異姓異族。②丟掉共同之說而接近新奇之說。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吉也聞之,棄同即異,是謂離德。”
例子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傳聞而欲偉其事,錄遠(yuǎn)而欲詳其跡,于是棄同即異,穿鑿傍說,舊史所無,我書則傳。”
基礎(chǔ)信息
拼音qì tóng jí yì
注音ㄑ一ˋ ㄊㄨㄥˊ ㄐ一ˊ 一ˋ
繁體棄同即異
感情棄同即異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等。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逍遙法外(意思解釋)
- 亦復(fù)如是(意思解釋)
- 風(fēng)馳電掣(意思解釋)
- 當(dāng)機(jī)立斷(意思解釋)
- 鴻鵠將至(意思解釋)
- 三人行,必有我?guī)?意思解釋)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意思解釋)
- 貧賤不能移(意思解釋)
- 到此為止(意思解釋)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釋)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釋)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釋)
- 心煩意亂(意思解釋)
- 牽腸掛肚(意思解釋)
- 愛毛反裘(意思解釋)
- 無影無蹤(意思解釋)
- 一剎那(意思解釋)
- 狂風(fēng)暴雨(意思解釋)
- 雅俗共賞(意思解釋)
- 脫口而出(意思解釋)
- 屨及劍及(意思解釋)
- 悲不自勝(意思解釋)
- 昏聵無能(意思解釋)
- 五花八門(意思解釋)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釋)
- 發(fā)人深思(意思解釋)
- 朝升暮合(意思解釋)
- 顧影自憐(意思解釋)
※ 棄同即異的意思解釋、棄同即異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本正經(jīng) | 正經(jīng):莊重;正派。形容態(tài)度規(guī)矩而莊重。 |
識文斷字 | 知曉文字。 |
經(jīng)邦論道 | 指治理國家,談?wù)撝螄馈1扔魑痪痈邔?/td> |
夸大其詞 | 詞:言論。語言夸張;超過事實(shí)。 |
樂道好古 | 以守道為樂,喜愛古制。 |
人心歸向 | 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hù)的,向往的。 |
三人行,必有我?guī)?/a> |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yīng)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 |
旁征博引 |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jù)、例證。 |
薄暮冥冥 | 薄暮: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時天色昏暗。 |
半吊子 | 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wěn)的人。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biāo)。后用以指休戰(zhàn)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 |
雨散風(fēng)流 | 比喻離散。 |
白發(fā)蒼蒼 | 蒼蒼:灰白色。形容年邁而頭發(fā)花白。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生拉硬扯 | 形容說話或?qū)懳恼聽繌?qiáng)附會。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強(qiáng)別人聽從自己。 |
胡子拉碴 | 形容滿臉胡子零亂不齊的樣子。 |
遺世絕俗 |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dú)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
有求必應(yīng)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yīng)。形容容易答應(yīng)人的請求;好說話。 |
鳳協(xié)鸞和 |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
天下第一 |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 |
立竿見影 |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見功效。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將:統(tǒng)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笑貌聲音 | 笑貌:表情;聲音:談吐。指人的言談、態(tài)度等。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fù)勸說與開導(dǎo);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dǎo)。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guī)勸。 |
迷離惝恍 |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
呼風(fēng)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fēng)雨。現(xiàn)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刮目相看 |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