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識書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謂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出處宋·司馬光《涑水記聞》第16卷:“目不識書,而能口占作詩,頗有才思。”
基礎信息
拼音mù bù shí shū
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ㄕㄨ
繁體目不識書
感情目不識書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不識字。
近義詞目不知書
反義詞學富五車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心有余而力不足(意思解釋)
- 自暴自棄(意思解釋)
- 龍飛鳳舞(意思解釋)
- 甕中之鱉(意思解釋)
- 憂喜交集(意思解釋)
- 易子而教(意思解釋)
- 哀而不傷(意思解釋)
- 兵荒馬亂(意思解釋)
- 必由之路(意思解釋)
- 安步當車(意思解釋)
- 一場空(意思解釋)
- 敲詐勒索(意思解釋)
- 語短情長(意思解釋)
- 異途同歸(意思解釋)
- 興高采烈(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安閑自得(意思解釋)
- 屢試不爽(意思解釋)
- 踵武前賢(意思解釋)
- 圖窮匕見(意思解釋)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意思解釋)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釋)
- 扣人心弦(意思解釋)
- 歲寒三友(意思解釋)
- 馳魂宕魄(意思解釋)
- 是非曲直(意思解釋)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意思解釋)
- 勿謂言之不預(意思解釋)
※ 目不識書的意思解釋、目不識書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肝髓流野 | 形容戰斗激烈殘酷、尸橫遍野。 |
隔靴搔癢 |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能悟境觸機。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鼠憑社貴 | 老鼠把窩做在土地廟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壞人仗勢欺人。 |
紫陌紅塵 | 紫陌:京城的道路;紅塵:塵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熱鬧,塵土飛揚。形容京城繁華或比喻虛幻的榮華。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嚴明法紀。 |
當機立斷 | 面臨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面臨;斷:決斷。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
安眉帶眼 | 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 |
語短情長 | 語言簡短,情意深長。 |
救經引足 |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罄竹難書 | 罄:盡;竹: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書:寫。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多形容罪惡累累。 |
罪上加罪 | 指罪惡更為嚴重。 |
眾建賢才 | 建:建樹;賢才:優秀的人才。選用眾多優秀的人才。 |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混一天算一天,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 |
滿園春色 |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對的;其是:他自己認為是對的。各人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動不一致。 |
平地一聲雷 |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
卑鄙齷齪 | 齷齪:骯臟。品行惡劣下流。 |
笑貌聲音 | 笑貌:表情;聲音:談吐。指人的言談、態度等。 |
會少離多 | 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 |
敗德辱行 | 敗壞道德和操守。 |
今古奇觀 | 奇觀:奇異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 |
避俗趨新 | 避:舍棄;趨:奔赴,趨向。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 |
土生土長 | 當地生長的。 |
張徨失措 | 見“張皇失措”。 |
珠聯璧合 | 珍珠聯成串;美玉合成雙。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間有孔的扁圓玉器。 |
橫拖倒扯 | 猶橫拖倒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