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同實異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名稱相同,而實質(zhì)不一樣。
出處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奸劫弒臣》:“俱與有術(shù)之士有談?wù)f之名,而實相去千萬也,此夫名同實異者也。”
例子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jié):“元稹所說均田賦,與唐前期的均田制名同實異。”
基礎(chǔ)信息
拼音míng tóng shí yì
注音ㄇ一ㄥˊ ㄊㄨㄥˊ ㄕˊ 一ˋ
繁體名同實異
感情名同實異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多用于事物。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二話沒說(意思解釋)
- 風流人物(意思解釋)
- 不可勝舉(意思解釋)
- 費盡心思(意思解釋)
- 石枯松老(意思解釋)
- 一夕一朝(意思解釋)
- 寸步不離(意思解釋)
- 棟梁之材(意思解釋)
- 舉賢任能(意思解釋)
- 拉大旗作虎皮(意思解釋)
- 倒懸之危(意思解釋)
- 汗牛充棟(意思解釋)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意思解釋)
- 直搗黃龍(意思解釋)
- 安眉帶眼(意思解釋)
- 魚 網(wǎng)破(意思解釋)
- 倒裳索領(lǐng)(意思解釋)
- 室邇?nèi)诉b(意思解釋)
- 牛刀小試(意思解釋)
- 恐后爭先(意思解釋)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釋)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釋)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釋)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釋)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釋)
- 北斗之尊(意思解釋)
- 戰(zhàn)不旋踵(意思解釋)
- 魂飛天外(意思解釋)
※ 名同實異的意思解釋、名同實異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學以致用 | 為了實際應(yīng)用而學習。致:使達到;用:實際應(yīng)用。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fā)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
暮史朝經(jīng) | 經(jīng):指儒家經(jīng)典。晚上讀史書,早晨讀經(jīng)書。形容勤奮好學。 |
遺形藏志 | 超脫形骸,舍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趕盡 絕 | 驅(qū)除干凈;徹底消滅。比喻殘忍狠毒;不留余地。 |
秣馬厲兵 | 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zhàn)斗。 |
年少無知 | 年紀小,不懂事。 |
仰屋著書 | 仰:臉向上;著:寫。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空費詞說 | 說的話別人不聽,等于白說。 |
夫唱婦隨 | 唱:原為“倡”;即倡議;提出某種意見。丈夫說什么;妻子也跟著說什么。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表現(xiàn)。形容夫妻和睦。 |
毀于一旦 | 一旦:一天。指得來不易的東西;一下子就毀掉了。多指長期勞動的成果或來之不易的東西一下子被毀滅掉。 |
咄咄逼人 | ①氣勢洶洶;盛氣凌人;言語或神態(tài)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lǐng)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這里指官服。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xiāng)。 |
夷為平地 | 夷:拉平,鏟平。鏟平使成一塊平地。 |
絆腳石 | 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
作壁上觀 | 壁:壁壘;營寨周圍的高墻。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zhàn)。比喻從旁觀望;置身事外。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常與“人不可貌相”連用;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xiàn)狀來測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來。 |
刀耕火種 | 指把草木燒成灰當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種子。指原始的農(nóng)業(yè)耕作技術(shù)。也作“火耨刀耕”。 |
共商國是 | 國是:國事;國家的大政方針。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 |
白首之心 | 老年時的壯志。 |
兵戎相見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zhàn)爭解決問題。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tài)失常,失去自制。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千家萬戶 | 眾多人家。 |
敗德辱行 | 敗壞道德和操守。 |
心小志大 | 辦事小心,抱負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