犖犖大端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犖犖:清楚、分明的樣子。指主要的項目,明顯的要點。
出處《史記 天官書》:“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變,不可勝道。”
例子孫犁《與友人論傳記》:“則多著眼其言行兩方面的犖犖大端,顯露其非凡之一面。”
基礎信息
拼音luò luò dà duān
注音ㄌㄨㄛˋ ㄌㄨㄛˋ ㄉㄚˋ ㄉㄨㄢ
繁體犖犖大端
感情犖犖大端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指要點。
近義詞犖犖大者
反義詞雞毛蒜皮
英語major item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兒女情多(意思解釋)
- 回心轉意(意思解釋)
- 天之驕子(意思解釋)
- 慌里慌張(意思解釋)
- 餓虎吞羊(意思解釋)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釋)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意思解釋)
- 有權有勢(意思解釋)
- 時至運來(意思解釋)
- 大張旗鼓(意思解釋)
- 不治之癥(意思解釋)
- 海水不可斗量(意思解釋)
- 無關緊要(意思解釋)
- 室邇人遙(意思解釋)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釋)
- 如癡如醉(意思解釋)
- 盡誠竭節(意思解釋)
- 白云蒼狗(意思解釋)
- 熱氣騰騰(意思解釋)
- 踵武前賢(意思解釋)
- 呼風喚雨(意思解釋)
- 眾所瞻望(意思解釋)
- 紛紅駭綠(意思解釋)
- 腹心相照(意思解釋)
-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解釋)
- 足履實地(意思解釋)
- 來情去意(意思解釋)
- 指手畫腳(意思解釋)
※ 犖犖大端的意思解釋、犖犖大端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經邦論道 | 指治理國家,談論治國之道。比喻位居高層 |
師心自是 | 師心:以心為師。指固執己見,自以為是。 |
假公濟私 | 假:借;濟:補益;助。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 |
鍥而不舍 |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
八斗之才 | 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
陌路相逢 | 與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存而不議 | 存:保留;議:討論。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
臭名遠揚 | 名:名聲;臭名:壞名聲;揚:傳播。壞名聲傳得很遠。也作“丑聲遠播”。 |
男女授受不親 | 授:給予;受:接受;親:親自接觸。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不三不四 | 不像這也不像那。即不像樣子;不倫不類。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 |
不費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來非常容易,不花一點力氣。 |
兢兢戰戰 |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戰戰:畏懼的樣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謹慎的樣子。 |
同心合力 |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
半吊子 | 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的人。 |
庖丁解牛 | 庖丁:廚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一哄而起 | 喧鬧;起哄。經過一陣喧鬧便馬上行動起來。形容無組織無計劃地行動。 |
有權有勢 | 勢:地位和權力。既有權力,又有地位。 |
望而生畏 | 看著就害怕。生畏:害怕。 |
大張旗鼓 | 大規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模和聲勢大;現泛指做事規模和聲勢很大。 |
走南闖北 | 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闖蕩。 |
妻兒老少 | 見“妻兒老小”。 |
融會貫通 |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將奪固與 | 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固,同“姑”。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 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