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喜可愕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愕:驚訝。又喜悅又驚訝。
出處明·黃淳耀《李龍眠畫羅漢記》:“推畫者之意,豈以佛氏之作止語默皆與人同,而世之學佛者徒求卓詭變幻可喜可愕之跡。”
例子清·朱仕琇《溪音》序:“雞犬之鳴吠,遠近斷續,隨風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會于溪。”
基礎信息
拼音kě xǐ kě è
注音ㄎㄜˇ ㄒ一ˇ ㄎㄜˇ ㄜˋ
感情可喜可愕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驚喜交集、又驚又喜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卵與石斗(意思解釋)
- 解鈴還須系鈴人(意思解釋)
- 掉舌鼓唇(意思解釋)
- 舉善薦賢(意思解釋)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意思解釋)
- 止沸益薪(意思解釋)
- 源源不斷(意思解釋)
- 倒懸之危(意思解釋)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解釋)
- 拔苗助長(意思解釋)
- 女扮男裝(意思解釋)
- 匡謬正俗(意思解釋)
- 風情月意(意思解釋)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釋)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釋)
- 綠林強盜(意思解釋)
- 細水長流(意思解釋)
- 精明強干(意思解釋)
- 足不出門(意思解釋)
- 義不容辭(意思解釋)
- 半新不舊(意思解釋)
- 紛紅駭綠(意思解釋)
- 騰聲飛實(意思解釋)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釋)
- 精兵強將(意思解釋)
- 甘拜下風(意思解釋)
- 牛衣對泣(意思解釋)
- 冠履倒易(意思解釋)
※ 可喜可愕的意思解釋、可喜可愕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
改過遷善 | 改正錯誤,變成好的。指去惡就善。 |
以小見大 |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
雪兆豐年 | 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
材輕德薄 | 指才德疏淺。有時用為謙詞。 |
喔咿儒睨 | 儒睨:強笑的樣子。形容老著臉皮,強作歡顏。 |
安步當車 | 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當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
過而能改 |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
歸馬放牛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困而不學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
風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
隳肝瀝膽 | 隳:毀壞;瀝:液體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誠無比。 |
偶一為之 | 偶:偶爾;偶然;為:做;干;之:代詞;代某件事。偶爾做一回。 |
發號施令 | 發、施:發布;下達;號:號令、命令。發布命令;下達指示;進行指揮。 |
心曠神怡 |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
黃耳傳書 |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后比喻傳遞家信。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春去冬來 | 春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閑情逸趣 | 同“閑情逸致”。 |
聰明才智 | 聰明:耳聰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 |
牽腸掛肚 | 牽扯感情的事情在心頭纏繞。形容非常掛念;不放心。 |
切樹倒根 | 比喻徹底。 |
會少離多 | 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 |
密鑼緊鼓 | 鑼聲緊,鼓點密。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聲勢。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