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過自責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悔:追恨。指追悔過錯;譴責自己。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五行志》:“后得反國,不悔過自責,復會諸侯伐鄭。”
例子既然他悔過自責,我們就不要追究了。
基礎信息
拼音huǐ guò zì zé
注音ㄏㄨㄟˇ ㄍㄨㄛˋ ㄗˋ ㄗㄜˊ
繁體悔過自責
正音“悔”,不能讀作“huì”。
感情悔過自責是褒義詞。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
辨形“悔”,不能寫作“晦”。
近義詞迷途知返、后悔莫及、悔過自新
反義詞至 不悟、 不改悔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意思解釋)
- 上氣不接下氣(意思解釋)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意思解釋)
- 溝滿壕平(意思解釋)
- 前瞻后顧(意思解釋)
- 八荒之外(意思解釋)
- 漏洞百出(意思解釋)
- 材輕德薄(意思解釋)
- 年少無知(意思解釋)
- 溢于言表(意思解釋)
- 快心滿志(意思解釋)
- 觸目皆是(意思解釋)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釋)
- 結駟連騎(意思解釋)
- 安眉帶眼(意思解釋)
- 視 如歸(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小(意思解釋)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釋)
- 不開口(意思解釋)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釋)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之子于歸(意思解釋)
- 鳳協鸞和(意思解釋)
- 立地書櫥(意思解釋)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釋)
- 踵武前賢(意思解釋)
- 性命攸關(意思解釋)
※ 悔過自責的意思解釋、悔過自責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禍亂滔天 | 形容災禍、戰亂極其嚴重,天下動蕩不安。 |
高蹈遠舉 | 意為隱居避世。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比喻技藝無止境,不能自滿自大。同“強中更有強中手”。 |
春風化雨 | 化雨:適時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風吹拂人;似及時的雨水滋潤大地一樣。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
幫倒忙 | 指主觀上想幫忙,實際上卻起了反作用。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 |
隔靴搔癢 |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能悟境觸機。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
難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遺形藏志 | 超脫形骸,舍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肝膽欲碎 | 欲:將要。肝和膽將要破碎了。形容極度悲痛或非常生氣。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樣子)。 |
一文不名 | 一文錢都沒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貧困。 |
大失所望 | 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識字知書 | 謂有文化知識。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行不顧言 | 顧言:顧及自己所說的話。為人處事不守信用。 |
風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
罪上加罪 | 指罪惡更為嚴重。 |
沖鋒陷陣 | 陷陣:攻破;深入敵陣。沖向敵人的防線;攻破敵人的陣地。形容作戰英勇。 |
羊質虎皮 | 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天下第一 |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 |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 |
鮮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形容鮮血流淌不止。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斷章截句 | 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
剛愎自用 |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
無窮無盡 | 窮、盡:完。沒有盡頭;沒有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