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豪奪的成語故事

拼音qiǎo qǔ háo duó
基本解釋巧取:耍弄各種花招騙取;豪奪:仗勢強占。耍花招騙取;用強硬手段奪得。指用各種不正當的辦法奪取財物。
出處宋 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怪君何處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巧取豪奪的典故
巧取豪奪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于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后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么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后,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于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樣,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又是一個古畫的愛好者和欣賞者,讓人們更加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后來的人又從此引伸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以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巧取”,騙取也;“豪奪”,搶占付。而用此種方法攫取財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見(“清波雜志”)之語,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攫取私有,這便是“巧取豪奪”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巧取豪奪)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不辱使命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壽昌大笑起來,掉頭對著立群說:‘不辱使命!’” |
人面獸心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贊》:“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發左衽,人面獸心。”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疑鄰盜斧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 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毀于一旦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