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口無憑的成語故事

拼音kōng kǒu wú píng
基本解釋憑:憑證。只是嘴說;沒有憑證。指不足為據。
出處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
暫未找到成語空口無憑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空口無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妄自尊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
師心自是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膽寒發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 |
安于現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
沒里沒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 的。” |
汗牛充棟 |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
角巾素服 | |
敗俗傷風 | 參見“敗俗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