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知十的成語故事

拼音wén yī zhī shí
基本解釋聽到一點(diǎn)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聞一知十的典故
子貢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很有才干,孔子周游列國,子貢隨行,關(guān)于外交方面的事情,往往由子貢去辦。有一次,齊國準(zhǔn)備征伐魯國,孔子想派弟子前去護(hù)衛(wèi),許多弟子紛紛自薦。孔子最后還是挑選了子貢。子貢果然不辱使命,使小小的魯國免除了一場(chǎng)危難,盡管如此,孔子卻認(rèn)為他比顏回還差些。他問子貢:“你和顏回兩人哪一個(gè)強(qiáng)?”子貢答道:“我怎么能和顏回比呢?顏回聽見一分就能知十分,而我聽見了一分,只能猜到兩分。”孔子聽后,也同意子貢的話,并感嘆道:“你是不如他,而我也不如他呀!”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聞一知十)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書通二酉 |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xué),因留之。” |
無妄之災(zāi) | 《周易 無妄》:“六三,無妄之災(zāi)。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zāi)。” |
酒囊飯袋 | 宋 陶岳《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shí)謂之酒囊飯袋。” |
靡所底止 | 《詩經(jīng)·小雅·祈父》:“胡轉(zhuǎn)予于恤,靡所底止。” |
炙手可熱 | 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shì)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zhàn)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
平淡無奇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說得也平淡無奇。”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qū)被擄。” |
牝雞司晨 | 《尚書 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