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詞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基本解釋厥:其;他的。原指極力鋪陳辭藻。現(xiàn)含貶義;指人夸夸其談大發(fā)議論;而且言不中肯。有時也指胡說八道。
出處清 趙翼《毆北詩話 蘇東坡詩》:“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
大放厥詞的典故
唐朝著名的文學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自幼刻苦勤學,10 歲以后,他的詩文就受到人們的稱贊。公元793年21歲的柳宗元,憑他的才華考取了進士。26歲擔任集賢殿書院正字,替唐王朝編輯、整理圖書,有機會閱讀了許多書籍。他主張改革朝政,曾積極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的活動。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永州(現(xiàn)在湖南省零陵縣)司馬,過了10年再貶為柳州(現(xiàn)在廣西柳州市)刺史。公元819年,病 在柳州,年47歲。
柳宗元的散文豐富而多采。他的短篇寓言簡練犀利,意味含蓄。他的山水游記形象生動,色彩鮮明。他的論說文縝密謹嚴,條理井然。他的詩風清朗疏淡,用功精細。他 后的第二年,即公元820年,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曾寫了《祭柳子厚文》這篇文章,其中用了這樣兩句來贊揚柳宗元的文采才華:“玉佩瓊琚,大放厥詞。”意思是說文筆秀美,盡力鋪陳詞藻,美如晶瑩凈潔的玉石。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大放厥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分道揚鑣 |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捻神捻鬼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聲!”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犀牛望月 | 《關尹子 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志滿意得 |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xié)書》:“當無道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阨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 |
結(jié)黨營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黨營私,孤負任使。”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空費詞說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計,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未必能行,使仆空費詞說耳!” |
毀于一旦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 |
壽元無量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爇龍涎一炷透蒼穹,祝吾生壽元無量。” |